TOP

带你认识先天性心脏病,这些真相一定要知道!

2025-01-23 14:4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生命的最初乐章里,先天性心脏病却可能奏响不和谐的音符,给无数家庭带来阴霾与担忧。这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心脏疾病,虽不陌生,但其中仍隐藏着诸多不为大众熟知的真相。今天,就让我们全方位深入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先天性心脏病的定义与发病概况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6 - 10个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意味着每年我国新增先心病患儿约15 - 20万。这个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他们的健康和未来,都与先天性心脏病紧密相连。

正常情况下,胎儿的心脏在妈妈肚子里,就像一个精密的小工厂,有条不紊地发育着。从最初的简单管状结构,逐渐分化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室,以及连接各腔室的血管和瓣膜。这些结构相互协作,确保血液按照正确的方向流动,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但在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大约怀孕前8周,心脏发育极为迅速,任何干扰因素都可能使心脏结构发育出现异常。

二、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与症状

先天性心脏病类型繁多,每种类型的症状和对身体的影响各不相同。简单来说,可分为紫绀型和非紫绀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相对严重,宝宝出生后或不久后,皮肤、黏膜会呈现青紫色,尤其是口唇、指甲床等部位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心脏畸形导致大量静脉血混入动脉血,使身体得不到足够的氧合血。法洛四联症是典型的紫绀型先心病,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四种畸形。患儿会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耐力差等表现,稍一活动就会气喘吁吁,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缺氧发作,表现为突然晕厥、抽搐。

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紫绀症状。像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都属于此类。以室间隔缺损为例,由于左、右心室之间存在缺损,左心室的血液在收缩期会部分分流到右心室,增加右心室的负担。小的室间隔缺损可能在宝宝生长过程中有自愈的可能,但如果缺损较大,会导致宝宝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多汗、喂养困难等。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引起肺动脉高压,最终发展为艾森曼格综合征,失去手术机会。

除了上述常见类型,还有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单心室等,这些疾病往往病情严重,需要早期手术干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宝宝,主动脉和肺动脉连接异常,体循环和肺循环相互独立,若不及时治疗,宝宝很难存活。

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探究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复杂,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后代患先心病的风险会相对增加。某些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都可能导致心脏发育异常。例如,唐氏综合征患者常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其21号染色体出现三体异常,使得心脏发育畸形的几率大幅提高。

环境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尤其是在怀孕早期,孕妇接触到不良环境因素,对胎儿心脏发育影响巨大。孕期母亲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这些病毒可以直接侵犯胎儿心脏,导致心脏发育异常。据统计,怀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可高达10% - 30%。此外,孕妇在孕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抗癌药等,也可能增加胎儿患先心病的风险。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农药、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同样会对胎儿心脏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孕期母亲患有糖尿病、苯丙酮尿症等疾病,也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四、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宝宝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孕期,产检中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是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一般在怀孕18 - 24周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清晰地看到胎儿心脏的结构和血流情况,发现大部分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通过这项检查,医生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室间隔和房间隔是否连续、瓣膜的形态和功能是否正常等。

宝宝出生后,如果医生在听诊时发现心脏有杂音,或者宝宝出现呼吸急促、多汗、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会进一步进行检查。除了常规的体格检查,还会进行心电图检查,它能反映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肥厚等情况。胸部X线检查可以观察心脏的外形、大小以及肺部血管的情况,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而超声心动图检查依然是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的金标准,它能够准确地显示心脏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确定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对于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可能还需要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心脏CT血管造影(CTA)等检查,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脏病变情况。

五、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手段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宝宝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决定。

手术治疗是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一些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手术成功率较高。手术时机的选择也很关键,一般来说,对于症状明显、病情严重的宝宝,需要尽早手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例如,大型室间隔缺损的宝宝,如果不及时手术,可能会在婴儿期就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影响生命健康,通常建议在3 - 6个月龄时进行手术。而对于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等,可能需要分阶段进行手术治疗,以改善心脏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都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先心病宝宝在手术后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和学习。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主要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通过心导管技术,将封堵器送到心脏的病变部位,将缺损或异常通道封堵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治疗方法不需要开胸,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住院时间也相对较短,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青睐。但介入治疗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并非所有的先天性心脏病都适合,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药物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对于一些病情较轻或暂时不适合手术的宝宝,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例如,使用利尿剂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消除水肿;使用强心药物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使用血管扩张剂可以降低心脏的后负荷,改善血液循环。此外,在手术前后,药物治疗也可以帮助宝宝调整身体状态,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六、先天性心脏病宝宝的日常护理与康复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宝宝,除了积极的治疗,日常护理也至关重要。在喂养方面,要特别注意。由于先心病宝宝的心脏功能较弱,喂养时容易疲劳,所以要耐心、细心。喂奶时尽量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避免宝宝呛奶和过度劳累。如果宝宝吸吮力差,可以使用滴管或小勺喂奶。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宝宝,可能需要通过鼻饲管喂养,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充足供应,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

在生活起居方面,要为宝宝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通风换气,但要注意避免宝宝着凉。要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这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生长发育。适当的活动也很重要,但要根据宝宝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安排。对于病情较轻的宝宝,可以进行一些适度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晒太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对于病情较重的宝宝,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还要密切关注宝宝的病情变化。如果宝宝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青紫、多汗、烦躁不安、喂养困难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定期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复查,医生会根据宝宝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家长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这对宝宝的身心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先天性心脏病虽然是宝宝成长路上的一大挑战,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通过了解这些真相,家长们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宝宝的病情,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希望每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都能在爱与关怀中战胜疾病,拥有美好的未来。

(王蕾 河南省生殖妇产医院/河南省医科院 超声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