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是一种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的严重疾病。它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中,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的缺乏,导致肺泡稳定性下降,进而引发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旨在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促进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
一、病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这是导致NRDS的最关键因素。肺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主要功能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稳定性。早产儿由于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分泌不足,易导致肺泡萎陷和NRDS的发生。
早产:早产儿是NRDS的高发人群。胎龄越小,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越少,NRDS的发病率越高。据统计,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NRDS发病率可达50%以上。
剖宫产: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未经产道挤压,肺内液体排出不充分,影响气体交换,增加了NRDS的风险。
围生期窒息: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缺氧,可导致呼吸中枢抑制,肺血管痉挛,进一步加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引发NRDS。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或功能,增加NRDS的发病风险。
糖尿病母亲所生婴儿:糖尿病母亲的高血糖状态可导致胎儿胰岛素水平升高,抑制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增加NRDS的发生概率。
二、诊断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临床表现:NRDS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吸气性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等。严重者还可出现发绀、呻吟、呼吸暂停等症状。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儿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测量,以及肺部听诊。NRDS患儿肺部听诊可闻及细湿啰音或捻发音。
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是评估患儿呼吸功能的重要手段。NRDS患儿常表现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此外,还可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检测,以明确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程度。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NRDS的重要依据。典型表现为双肺透亮度降低,可见均匀细小颗粒和网状阴影,称为“白肺”。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出现支气管充气征和胸腔积液等改变。
三、治疗策略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机械通气等。
1. 一般治疗
保温:将患儿放置在自控式暖箱内或辐射式抢救台上,保持皮肤温度在36.5℃左右,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氧耗。
营养支持:保证患儿充足的液体和营养供应。早期可给予葡萄糖液和电解质,病情好转后改为经口喂养。热能不足时,可辅以部分静脉营养。
纠正酸中毒:对于存在酸中毒的患儿,可给予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进行纠正。
2. 药物治疗
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这是治疗NRDS的关键措施。通过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如固尔苏牛肺表面活性剂混悬液、珂立苏猪肺磷脂注射液等,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通气功能。
抗生素:对于存在肺内感染的患儿,应根据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 机械通气
鼻导管吸氧:对于轻度NRDS患儿,可给予鼻导管吸氧以改善低氧血症。
无创通气: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适用于中度NRDS患儿。通过提供持续的气道正压,可维持肺泡稳定性,减少呼吸肌做功。
有创机械通气:对于重度NRDS患儿,或无创通气无效的患儿,需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以维持患儿的生命体征。
四、结语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疾病。通过了解其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和新生儿,应加强监测和干预,以预防NRDS的发生。对于已确诊的NRDS患儿,应及时进行规范治疗,以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同时,家长和医护人员也应密切合作,共同为患儿的健康护航。
(孟庆灿 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 儿科二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