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科技守护健康,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中的低剂量扫描与放射防护

2025-01-21 08:4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医学影像技术已成为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X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到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这些高科技手段极大地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率。然而,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涉及的电离辐射,尤其是X射线和CT扫描中的辐射剂量,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同时,有效减少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实现低剂量扫描与放射防护,成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兴起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低剂量扫描技术应运而生。低剂量CT扫描,作为其中的代表,通过优化扫描参数、使用迭代重建算法等技术手段,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这些技术革新不仅减少了单次检查的辐射暴露,也为需要多次随访检查的患者,如肺癌筛查、心血管疾病监测等,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检查方案。

二、低剂量扫描技术的核心要素

优化扫描参数:包括降低管电压、减少管电流、调整扫描层厚等,这些参数的精细调整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迭代重建算法:传统的滤波反投影算法在重建图像时会产生较多噪声,而迭代重建算法通过多次迭代计算,能够在低剂量条件下生成更加清晰、噪声更少的图像,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自动曝光控制:根据患者的体型和扫描部位自动调整辐射剂量,确保每位患者接受的辐射量都是个性化的、最小化的。

双源CT与能量成像:双源CT通过两个X射线源和两组探测器同时工作,不仅提高了扫描速度,还能在降低剂量的同时获取更丰富的图像信息,如物质分离、虚拟平扫等。

三、放射防护的原则与实践

在推进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同时,放射防护的原则同样不可忽视。放射防护的核心在于“正当化、最优化、限制个人剂量”。

正当化原则:任何放射学检查都应基于明确的临床指征,确保检查的必要性。

最优化原则: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采用所有可行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将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降至尽可能低的水平。

限制个人剂量:对职业人员设定辐射剂量限值,确保长期暴露下的安全性。同时,对于患者,特别是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更应严格控制辐射剂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四、低剂量扫描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低剂量扫描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在进一步降低剂量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如何平衡检查效率与辐射安全,以及如何在不同患者群体中实现个性化剂量优化等。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低剂量扫描技术有望实现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剂量管理,进一步提升医学影像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社会共治,守护健康

实现低剂量扫描与放射防护,不仅是医疗技术的革新,更是社会共治的结果。政府应加强监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标准,推动低剂量扫描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放射防护原则,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公众也应增强辐射防护意识,理性看待医学影像检查,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六、结语

在科技守护健康的道路上,低剂量扫描与放射防护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不断优化技术、强化防护原则、推动社会共治,我们不仅能够提升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率,更能有效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为构建更加和谐、健康的医疗环境贡献力量。

(刘旭 郑州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