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其早期识别与干预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探讨慢性肾炎的早期症状、筛查方法、诊断标准以及防治措施,以期为公众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
一、慢性肾炎的早期症状
慢性肾炎在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但细心观察仍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以下是慢性肾炎常见的早期症状:
眼睑浮肿:肾脏对水的排泄和调节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水和钠增多,过多的水积在体内疏松组织里,而眼睑是疏松组织较多的部位。眼睑浮肿通常在早晨起床时最为明显,活动后会有所减退。
血尿: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即尿液呈洗肉水样,混浊且呈红色,有的患者尿液中夹有血丝或血块。镜下血尿则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才能发现。血尿是慢性肾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尿中泡沫增多:尿中泡沫增多,且泡沫小、相互连接、久久不散,提示尿中有蛋白。这一症状虽然准确性较差,但一旦出现,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尿液检查,以排除蛋白尿的可能。
高血压:部分慢性肾炎患者在早期会出现高血压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腰部不适:部分患者在早期可能会出现腰部酸胀感或不适感,这可能与肾脏的炎症反应有关。
二、慢性肾炎的筛查方法
由于慢性肾炎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定期进行筛查是发现疾病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筛查方法:
尿常规检查: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检查方式,主要检查是否有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等异常。
肾功能检查:通过抽血进行化验,检查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以评估肾脏功能。
肾脏超声波检查:可以确定肾脏的位置、形态及大小,有助于发现肾脏结构的异常。
肾小球滤过率(GFR)估算:通过特定的公式或方法估算GFR,以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GFR下降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三、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
慢性肾炎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标准:
肾损伤标志: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
基于以上标准,慢性肾炎可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症状和预后也有所不同。例如,早期阶段可能仅有轻微的蛋白尿和血尿,而晚期阶段则可能出现肾功能严重受损、恶心、胸闷、尿量减少、皮肤瘙痒等症状。
四、慢性肾炎的防治措施
慢性肾炎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在标准范围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维持BMI在正常范围。戒烟戒酒,避免不规范用药。
控制危险因素: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将血糖、血压、血脂及血尿酸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疾病进展。
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减少蛋白质及钠的摄入,选择清淡健康的食物。保证摄入热量充足,选择复合碳水化合物作为主要的主食。控制日常水分摄入,避免水肿和高血压的发生。限制钠盐和钾盐的摄入,防止高钾血症和心律失常等症状的出现。
定期复查:慢性肾炎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早期阶段的患者,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对于晚期阶段的患者,则建议每月都要进行复查。
心理支持:慢性肾炎是一种长期性疾病,患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是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慢性肾炎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通过了解慢性肾炎的早期症状、筛查方法、诊断标准以及防治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张坚 社旗县中医院 肾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