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是指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导致的炎症性病变。许多脑炎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可能会面临一系列并发症的威胁。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脑炎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知识,对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都至关重要,这就如同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守护患者的健康。
一、肺部感染:小心呼吸间的隐患
脑炎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极易引发肺部感染。这就像是在患者原本脆弱的身体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为了预防肺部感染,首先要确保病房空气清新、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一般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在50%~60%。同时,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松动与排出。拍背时,手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呈120°,指腹与大小鱼际肌着力,自下而上、由外向内,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背部。鼓励患者自主咳嗽,如果患者意识不清,可采用吸痰措施,但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二次感染。
二、泌尿系统感染:关注“私密”健康
长期卧床的脑炎患者,尤其是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要保证患者会阴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定期更换尿袋和导尿管,一般尿袋每周更换1-2次,导尿管根据材质不同,1-4周更换一次。同时,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以起到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减少细菌滋生。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和量,若发现尿液浑浊、有异味或出现血尿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三、压疮:别让皮肤“受伤”
长时间卧床且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得脑炎患者容易发生压疮。预防压疮,要做到勤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建立翻身卡,记录翻身时间和皮肤情况。使用减压床垫、气垫床等辅助器具,减轻身体突出部位的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理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皮肤受到刺激。对于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可使用减压贴进行保护。一旦发现皮肤出现发红、破损等情况,要及时处理,防止压疮进一步恶化。
四、深静脉血栓:警惕腿部的“沉默杀手”
脑炎患者因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加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这是一个隐匿的“杀手”,可能在不经意间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预防深静脉血栓,可对患者进行下肢按摩,由远端向近端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即用力、缓慢地屈伸踝关节,每个动作保持3~5秒,每组10-15次,每天进行3-4组。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但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等。
五、癫痫:突如其来的“风暴”
脑炎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进而引发癫痫发作。癫痫发作时,患者可能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等,这不仅会对患者自身造成意外伤害,如摔伤、咬伤舌头等,还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和心理压力。为预防癫痫发作,需严格按照医嘱给患者按时按量服用抗癫痫药物,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患者出现前驱症状,如情绪烦躁、肢体麻木、眼前闪光等,可能即将发生癫痫,应迅速做好防护准备。当患者癫痫发作时,要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在患者上下臼齿之间放置牙垫,避免咬伤舌头;不要强行按压患者肢体,以免造成骨折。发作结束后,让患者安静休息,并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炎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是一场持久且细致的“战斗”。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医护人员,都要时刻保持警惕,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只有做好这些预防与护理工作,才能帮助脑炎患者更好地战胜疾病,走向康复。
(李露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