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中,内科急危重症的救治是一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较量。这些病症往往发病突然、病情凶险,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了解内科急危重症的救治策略以及真实发生的案例,不仅能让我们对医疗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这些疾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一、常见的内科急危重症类型
1.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症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中极为凶险的疾病。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导致心肌严重缺血坏死。患者通常会感到剧烈的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甚至下颌,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左心衰也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急剧下降,导致肺部淤血,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被迫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会使心脏失去有效的泵血功能,患者迅速陷入昏迷,若不及时抢救,短时间内即可危及生命。
2.呼吸系统急危重症
重症哮喘发作时,气道严重痉挛狭窄,患者会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喘息不止,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肺栓塞则是由于血栓等物质堵塞肺动脉,导致肺部血流受阻,患者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
3.其他系统急危重症
在消化系统中,上消化道大出血可因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原因引起,短时间内大量失血会导致患者休克。内分泌系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体内酮体大量堆积,引发酸中毒,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等。
二、内科急危重症的救治策略
1.快速评估与诊断
当患者被送至医院急诊,医护人员首先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快速评估,包括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和意识状态等。同时,简要询问病史和发病情况,通过这些初步信息,医生能够迅速判断病情的危急程度,并初步确定可能的病因,为后续的救治措施提供方向。例如,对于胸痛患者,结合症状和心电图检查,能快速判断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
2.生命支持与稳定病情
保障呼吸和循环功能是救治的关键。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立即给予氧气支持,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确保患者能获得足够的氧气。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也至关重要,快速补液、输血,以维持循环稳定,纠正休克状态。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同时配合使用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争取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
3.针对病因的治疗
在稳定病情的基础上,医生会进一步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X线、CT、超声等,以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符合条件,会尽快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供血;或者采用溶栓药物进行溶栓治疗。对于重症哮喘患者,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缓解气道痉挛。
三、内科急危重症救治案例分析
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有多年高血压和冠心病病史。在家中突然出现剧烈胸痛,伴有大汗淋漓和呼吸困难。家人紧急拨打120将其送至医院急诊。到达医院时,患者面色苍白,血压80/50mmHg,心率120次/分,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以提升血压。同时,通知心内科介入团队做好手术准备。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并取得同意后,迅速将患者送至导管室进行PCI手术。手术过程中,医生顺利地在堵塞的冠状动脉内植入了支架,恢复了心肌供血。术后,患者被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密切监护和后续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和康复,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最终康复出院。
内科急危重症的救治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救治水平,才能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赢得更多的胜利,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同时,公众也应该加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