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宝的诞生,都承载着家庭的无限希望与喜悦。他们如同初升的朝阳,充满生机。然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小天使在默默的努力着,他们就是常说的“高危儿”。从他们呱呱坠地起,就面临着比普通宝宝更多的健康挑战。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或新生儿期,由于各种高危因素,如母亲孕期患有疾病、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等,其后果可能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严重的甚至留下终身残疾。但幸运的是,高危儿是可以通过早期预防的。因此,家长们就成为了宝宝们最坚实的守护盾,为他们开辟一条通往健康成长的道路。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探寻如何在家庭中守护高危儿的成长。
一、认识高危因素,开启守护第一步
了解什么可能让宝宝处于高危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孕期妈妈的健康状况是关键一环,若孕期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宝宝在宫内就可能发育受限,且易出现早产儿、低血糖等情况。孕早期的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可能侵袭胎儿神经系统,埋下发育异常的种子。分娩过程同样不容小觑,产程过长导致胎儿缺氧窒息,或是臀位、横位难产,以上情况如不注意都会增加宝宝成为高危儿的风险。出生后,黄疸过高、严重感染等新生儿期状况,也会为宝宝的健康敲警钟。家长心里要有本“风险账”,多一份留意,才能将危及宝宝健康的不良因素从源头扼杀掉。
二、家庭自测:宝宝成长的“晴雨表”
1.生长发育监测
(1)最简单的是量身高、体重。准备一个家用婴儿秤和身高测量垫,按照儿保医生指导的方法,定期(如每月)给宝宝测量。将测量数值标注在儿童生长发育曲线上,如果宝宝的曲线持续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宝宝的正常范围,则提示可能有生长迟缓,这在高危儿中较常见。头围的测量也别忽视,它反映着大脑发育。用软尺绕宝宝头部最大处一周,新生儿头围约34cm左右,前3个月增长约6cm,若头围增长过慢或过快,需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2)观察宝宝大运动发展,满月时宝宝俯卧位应有抬头动作,从起初几秒,到2-3个月能稳定抬头45度甚至90度;4个月左右应会翻身,6个月能独坐片刻,8个月会爬行。若宝宝比同龄人滞后1-2个月还未掌握相应技能,可能存在神经肌肉发育问题,这在高危宝宝中需要重点关注,因为早产、窒息等病史可能对运动神经通路的成熟有一定的影响。
2.神经行为观察
宝宝的眼神很有“戏”,正常情况下2-3个月宝宝会追视移动的红球,目光能跟随180度。如果眼神呆滞、不追视,可能大脑视觉中枢发育不佳。听声反应同样关键,在宝宝耳边轻摇拨浪鼓,1个月内会有惊跳反射,3-4个月应转头寻找声源,若对声音反应微弱或无动于衷,耳部或听神经发育或许异常,像胆红素脑病高危儿可能出现听力损害。
此外需要关注的还有宝宝的肌张力,轻触宝宝四肢,感受肌肉的紧张度。正常新生儿屈肌张力稍高,四肢蜷缩,之后随月龄增长逐渐舒展、有力。若宝宝肢体过硬,像掰不开的小树枝,或过软如面条,毫无抵抗,都提示神经系统调节异常,常见于脑瘫高危宝宝,家长一旦察觉,应刻不容缓找专业医生评估。
三、家庭预防训练方法:助力宝宝茁壮成长
1.抚触按摩操
这是宝宝最喜欢的亲子互动“健身课”。准备一块柔软毛巾、婴儿抚触油,在宝宝洗完澡、情绪愉悦时进行。先从头部开始,用指腹轻柔按摩头皮,顺时针画圈,像给小脑袋做“头皮SPA”,能刺激毛囊发育、安抚情绪;接着抚触面部,从额头到下巴轻轻滑动,舒展面部肌肉;再到胸部,双手在胸廓两侧,从腋下往中间轻柔推压,助力心肺功能发育;四肢部分,握住宝宝小手小脚,轻轻揉捏、拉伸每个手指脚趾,像给小肢体做“瑜伽”,促进末梢血液循环与肌肉发育;最后抚触背部,让宝宝俯卧,沿脊柱两侧由上往下轻轻按摩,增强背部肌肉力量,每次15-20分钟,每天坚持,宝宝会在温馨抚触中身体越来越棒。
2.前庭觉训练
巧用家里物件打造“游乐场”。把宝宝放在浴巾上,两个家长各抓住浴巾两角,轻轻左右、前后摇晃,像坐“摇摇船”,锻炼宝宝平衡感,每次几分钟,每天数次。还有“坐飞机”游戏,家长一手托住宝宝腹部,一手扶住颈部,让宝宝模拟飞行上下起伏,宝宝会咯咯笑,同时内耳前庭得到刺激,对日后运动协调、注意力发展大有益处,不过动作务必轻柔,保护宝宝娇嫩身体。
3.亲子阅读与语言启蒙
从宝宝出生起,阅读就是“精神食粮”。选色彩鲜艳、图案简单绘本,每天固定时段,如睡前,把宝宝抱在怀里,指着图片轻声讲述,“看,这是红苹果,圆溜溜”,哪怕宝宝咿呀回应,也是交流。逐渐增加互动,问宝宝“苹果在哪”,引导目光追寻,培养语言理解、认知能力,为语言爆发期积累词汇,对高危宝宝克服可能的语言发育迟缓意义非凡。
四、营养支持:筑牢健康根基
高危儿因自身特殊经历,营养需求更精细。母乳是宝宝“黄金口粮”,初乳富含免疫球蛋白,能帮宝宝抵御病菌,对早产儿、低体重儿抗感染尤为重要。若母乳不足,需在医生指导下选合适配方奶,如早产儿奶粉能量、营养密度高,助宝宝追赶生长。添加辅食后,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原则,保证铁、锌、维生素等摄入,制作菠菜泥、牛肉泥、苹果泥等,为宝宝成长“加油”,助力大脑、身体各器官发育成熟。
五、定期儿保随访:护航不停歇
家庭预防虽关键,专业儿保不可少。遵照医嘱定期带宝宝体检,出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不同阶段有针对性检查,如眼底筛查看早产儿视网膜发育,听力筛查有助于发现潜在听力障碍,神经心理测评评估智力、运动发育。医生依据结果精准指导,调整家庭预防方案,与家庭携手,为高危宝宝健康全程护航,让每一个小天使都能在爱的守护下,远离高危“枷锁”,绽放生命光彩,向着美好未来大步迈进。
(李晓慧/赵梦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康复医学科 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