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小儿麻醉:为孩子撑起手术中的保护伞

2025-03-26 15:0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孩子们的心中,医院和手术或许是陌生而又令人恐惧的地方。然而,当疾病或意外伤害需要手术治疗时,现代医学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对于这些小患者来说,麻醉医生就如同守护天使,运用专业技术和精心照料,为他们撑起了一把温暖而坚固的保护伞,让手术过程不再那么可怕,而是充满关怀与安全。

一、小儿麻醉的特点与挑战

与成人相比,小儿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不同,这使得小儿麻醉更具挑战性。从生理上讲,儿童的各个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例如,婴幼儿的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弱,肾脏对药物的排泄功能也不完善。这意味着麻醉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可能更长,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相对较高。同时,小儿的呼吸系统也较为脆弱,呼吸道狭窄且容易塌陷,在麻醉过程中维持气道通畅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心理方面,孩子可能会对医院环境、医护人员以及手术本身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这种情绪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配合度,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麻醉医生需要在术前对孩子进行充分的心理评估和疏导,与家长一起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减轻他们的恐惧。

二、术前准备:细心呵护每一个细节

术前准备是小儿麻醉的重要环节。麻醉医生会在手术前详细询问孩子的病史,包括过敏史、用药史、疾病史等,以全面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同时,还会对孩子进行体格检查,重点关注心肺功能、气道情况等。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手术,术前还需要禁食禁水一定时间。这是因为在麻醉状态下,孩子的吞咽反射会减弱,进食进水可能会导致呕吐、误吸,危及生命。一般来说,婴儿术前需禁奶 4 - 6 小时,禁清水 2 - 3 小时;幼儿术前禁食 6 - 8 小时,禁水 3 - 4 小时。

在术前准备过程中,与家长的沟通也至关重要。麻醉医生会向家长详细介绍麻醉方案、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术后注意事项,解答家长的疑问,让他们对孩子的手术和麻醉有更深入的了解,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三、麻醉方式的选择:个性化定制

小儿麻醉方式多种多样,麻醉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病情、手术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是小儿手术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通过吸入麻醉气体(如七氟烷)或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孩子进入意识消失、无痛的状态。吸入麻醉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等优点,而且孩子更容易接受。在诱导过程中,麻醉医生会使用特殊的设备,让孩子通过面罩吸入麻醉气体,就像睡觉一样慢慢进入麻醉状态。静脉麻醉则常用于一些不适宜吸入麻醉的情况,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等。

对于一些时间短、创伤小的手术,如体表肿物切除、牙科治疗等,局部麻醉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局部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在手术部位周围,使该区域的感觉神经传导暂时阻断,达到局部无痛的效果。这种麻醉方式对孩子的全身影响较小,术后恢复快。

四、术中监测:时刻守护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对孩子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都是重点关注对象。通过心电图、血压计、脉搏血氧仪等设备,麻醉医生可以实时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由于小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体温波动。因此,保温措施也非常重要。手术室的温度会适当调高,同时会使用保温毯、加温输液等方法,确保孩子的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

五、术后复苏:关爱延续

手术结束后,孩子会在麻醉恢复室继续接受观察和护理,直到麻醉药物完全代谢,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在这个阶段,护士会密切监测孩子的情况,定期测量体温、呼吸、心率等。如果孩子出现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医生会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家长在孩子术后的恢复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他们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给孩子提供适当的饮食和休息环境,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总之,小儿麻醉是一项专业而复杂的工作,需要麻醉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从术前准备到术后复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用精湛的技术去保障,为孩子们在手术中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让他们能够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期,重新绽放健康的笑脸。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小儿麻醉将会更加安全、高效,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李珂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麻醉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