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小儿脑外伤不再怕,康复之路有“宝典”!

2023-10-12 19: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未来的星辰。然而,生活中的意外有时却像乌云,小儿脑外伤就是其中一片可能笼罩的阴霾。当孩子遭遇脑外伤,家长们的心仿佛被重锤敲击,焦急、担忧如潮水般涌来。但别慌,今天就为大家呈上一本小儿脑外伤康复之路的“宝典”,助力孩子驱散阴霾,重回阳光大道。

一、认识小儿脑外伤

小儿天性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却也因此更容易遭遇意外。玩耍时不小心摔倒,脑袋磕到桌角、地面,这是极为常见的场景;还有在户外奔跑嬉戏,被自行车撞倒,或是交通事故中受伤,头部受到剧烈撞击。另外,高处坠落也是一大隐患,孩子攀爬家具、窗台,稍不留神就可能酿成大祸,这些意外都可能导致小儿脑外伤,让孩子娇嫩的大脑遭受创伤。

脑外伤发生后,孩子身体立刻拉响“警报”。头部可能出现肿胀、淤血,那触目惊心的青紫,让家长心疼不已。孩子还常常陷入昏迷,或是精神萎靡、嗜睡,唤之不应或反应迟钝,仿佛被抽走了精气神。有的孩子频繁呕吐,这可不是普通的肠胃不适,而是颅内压升高的信号,大脑在“呐喊”求救。肢体活动也可能受限,原本灵活的手脚变得不听使唤,走路摇摇晃晃甚至无法站立,这些都是脑外伤带来的“连锁反应”,警示着大脑及神经系统受到了损伤。

二、及时就医:开启康复的第一步

一旦发现孩子遭遇脑外伤,每一秒都无比珍贵。在受伤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尤其是6小时内,堪称黄金救援时间。这段时间要争分夺秒地将孩子送往附近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越快越好,因为早期的诊断与治疗,能最大程度减轻脑损伤,为后续康复奠定基础。哪怕是深夜、路途遥远,也千万别犹豫,拨打120,让专业的急救人员迅速赶来,他们配备的急救设备和专业知识,能在途中给予孩子必要的生命支持。

到了医院,一系列检查随即展开。头颅CT是“侦察兵”,能快速、清晰地看清大脑内部结构,判断有无颅骨骨折、脑出血、脑挫伤等情况,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信息;核磁共振成像(MRI)则像一位“精细画师”,对软组织分辨力极高,它可以进一步排查细微的脑损伤,尤其是脑白质损伤,让隐匿的病变无处遁形;脑电图(EEG)用于监测大脑的电活动,看看有没有因为外伤引发的癫痫灶,预防癫痫发作这颗“定时炸弹”,确保孩子大脑后续的平稳恢复。

三、急性期治疗:稳住病情“根基”

(一)控制颅内压

脑外伤后,颅内压升高是常见且危险的状况。医生会采用多种方法“降压”,比如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它们就像一个个“小海绵”,迅速吸收脑组织周围多余的水分,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为大脑“松绑”;必要时还会进行脑室引流,通过一根细管将脑室内淤积的脑脊液引出体外,缓解颅内压力,让大脑不再受“高压”煎熬,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代谢。

(二)止血与修复

如果存在脑出血,止血是当务之急。医生可能会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采取药物止血或手术止血。药物如同给出血点“打补丁”,促使凝血机制启动,止住出血;手术则是在情况危急时,像精准的“拆弹专家”,开颅清除血肿,修复受损的血管和脑组织,避免出血进一步扩大,挽救孩子的生命,稳住病情根基,为康复争取时间。

四、康复训练:点亮希望之光

(一)运动康复

1.肢体功能训练:当孩子度过急性期,肢体功能恢复就提上日程。从简单的关节活动开始,家长或康复师帮孩子轻轻屈伸手指、手腕、手肘,转动脚踝、膝盖、髋关节,每天多次,每次数分钟,就像给生锈的机器零件上油、调试,让它们重新灵活起来。随着孩子恢复,逐渐增加难度,引入平衡训练,如让孩子站在平衡板上,尝试单脚站立,锻炼本体感觉,提高平衡能力,为日后行走、奔跑筑牢根基。

2.肌肉力量训练:利用一些小器械,如弹力带、小哑铃(重量要适宜),给孩子进行抗阻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像用弹力带绑在孩子脚踝,让他们做屈伸小腿动作,锻炼腿部肌肉;双手握住小哑铃做简单的手臂屈伸,强化上肢力量。还可以结合游戏,如拔河比赛(和家长或康复师轻轻拔),让孩子在欢乐中提升肌肉“战斗力”,一步步向着正常运动迈进。

(二)认知康复

1.注意力训练:脑外伤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拼图游戏来改善,从几块简单的拼图开始,随着孩子能力提升,增加拼图块数和难度,让孩子专注于图案拼凑,锻炼持续注意力;还有听指令做动作,家长说出不同指令,“举手、跺脚、闭眼”等,孩子快速反应,提高注意力的敏捷性,让大脑重新聚焦。

2.记忆力训练:采用记忆卡片游戏,准备一些写有数字、图片、文字的卡片,让孩子短时间记忆后,说出看到的内容,反复练习,延长记忆时间;或是讲故事后提问,让孩子回忆故事细节,像给大脑的“记忆仓库”整理归类,强化记忆存储与提取能力,帮助孩子重拾学习与生活的“记忆钥匙”。

(三)语言康复

1.口语表达训练:如果孩子说话有困难,从简单的发音练习开始,像“a、o、e”,模仿动物叫声“汪汪、喵喵”,让孩子感受口腔肌肉运动;之后进行词语、短句表达,利用日常物品,拿起苹果问孩子“这是什么”,引导孩子说出名称,再慢慢过渡到描述物品特征、用途,“红红的苹果,能吃,很甜”,逐步提升口语表达流畅度。

2.理解能力训练:读绘本是个好方法,边读边问孩子问题,“小兔子去哪里了”“它在干什么”,观察孩子反应,判断其理解程度;还可以玩指令游戏,如“把红色积木放在盒子里”,让孩子按指令操作,增强语言理解能力,让孩子重新融入沟通交流的世界。

五、家庭护理:温暖且有力的后盾

1.饮食营养:多给孩子吃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它们是大脑和身体修复的“能量块”;搭配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蔬果,西兰花、橙子等,助力身体代谢与恢复;食物要易消化,避免油腻、辛辣,防止肠胃不适,为孩子康复提供充足“燃料”。

2.起居护理:保证孩子充足睡眠,每晚9-12小时,睡眠是身体修复的“黄金时段”,像给大脑“充电”;定时帮孩子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尤其是长期卧床的孩子;注意头部伤口护理,保持清洁干燥,按医嘱换药,让伤口顺利愈合。

孩子脑外伤后,心理往往脆弱敏感。家长要用爱陪伴,多和孩子聊天、玩耍,倾听他们的心声;当孩子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如多说出一个字、迈出一小步,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你真棒,继续加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重拾信心,勇敢面对康复之路,让家庭的温暖成为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六、总结

小儿脑外伤固然可怕,但有了这本康复“宝典”,从及时就医的争分夺秒,到急性期治疗的精准施策,再到康复训练的科学系统和家庭护理的温暖有力,每一步都紧密相扣,为孩子铺就一条重返健康的希望之路。家长们,只要坚定信心,携手孩子一步步按照“宝典”前行,相信孩子定能战胜伤痛,再次绽放灿烂笑容,向着美好的未来奔跑。希望这篇科普能成为大家在困境中的指引之光,守护孩子茁壮成长。

 

  

(尹保奇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儿童康复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