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流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正和朋友兴致勃勃地聊天,话到嘴边,却突然像被施了“遗忘咒”,怎么也想不起来要说什么。这种短暂的“大脑空白”时刻,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不过,偶尔出现一两次,大可不必惊慌,但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发生,背后可能潜藏着一些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甚至可能是认知障碍悄悄发出的“信号”。认知障碍究竟是什么?它与这些看似平常的遗忘现象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为大脑健康“把脉”。
一、“舌尖现象”:偶尔的大脑“小插曲”
生活里,我们常常遇到“舌尖现象”,也就是话到嘴边却一时说不出来。比如,你想跟同事分享一部昨天看过的精彩电影,脑海里清楚地浮现出电影的画面、情节,主角的模样也历历在目,可就是卡在嘴边,怎么也吐不出那部电影的名字。这时候,你越是着急,就越想不起来,可往往过了一会儿,在不经意间,那个名字又突然蹦了出来。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它通常发生在我们精神紧张、疲劳,或者注意力分散的时候。大脑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电脑,偶尔也会出现短暂的“卡顿”,使得信息提取暂时受阻,但只要稍作休息,调整状态,就能恢复正常。所以,大部分情况下,短暂的“舌尖现象”只是大脑的一个“小插曲”,并非意味着认知出现了严重问题。
二、认知障碍:大脑的“隐形杀手”
与偶尔的“舌尖现象”截然不同,认知障碍是一个严重得多的健康问题。它涵盖了一系列影响大脑认知功能的病症,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困难、思维能力下降、定向障碍等。认知障碍的病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些是由特定的脑部疾病引起的,比如阿尔茨海默病,这堪称认知障碍领域的“头号大敌”,它会逐渐“侵蚀”大脑的神经元,导致大脑萎缩,记忆、思维等功能一步步退化。还有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一旦发生,受损部位的脑组织功能丧失,也可能引发认知障碍。另外,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会影响脑部血液循环,进而对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年龄增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岁渐高,大脑的衰老速度加快,神经元的数量逐渐减少,认知功能自然而然地会有所下降。
三、从“舌尖现象”到认知障碍:警惕这些变化
虽然偶尔的“舌尖现象”不必过于担忧,但如果遗忘现象愈发频繁,出现以下这些变化,那就得提高警惕了。
1.记忆力持续下降:不再是偶尔忘记一个电影名字、熟人的名字,而是开始频繁忘记近期发生的重要事情,比如昨天刚参加的会议内容、早上吃的什么早餐,甚至连家门钥匙放在哪儿都经常想不起来。而且,这种记忆力下降不是因为一时的疲劳或分心,而是持续性的,无论怎么休息、调整,都难以改善。这可能是大脑的记忆系统开始出现问题,是认知障碍的早期表现之一。
2.语言表达困难加重:从偶尔的“舌尖现象”,发展到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词不达意、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话变得断断续续、逻辑混乱。比如,原本能条理清晰地讲述一件事情,现在却经常在叙述过程中卡壳,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组织好语言,这表明大脑的语言中枢可能受到了影响,也是认知障碍的一个危险信号。
3.认知灵活性变差:以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能够快速思考、灵活应变,现在却变得反应迟钝,思维僵化。例如,在玩一些简单的智力游戏,如拼图、填字游戏时,发现难度明显增加,花费的时间比以往多很多,甚至无法完成。这反映出大脑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衰退,可能与认知障碍有关。
4.情绪和行为异常:认知障碍往往不仅仅局限于认知功能的改变,还伴随着情绪和行为的异常。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情绪问题,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失去热情,变得淡漠。行为上,可能会出现重复动作,如不停地整理衣物、反复开关抽屉等,这些看似无意识的行为,其实是大脑功能紊乱的外在表现。
四、预防认知障碍:为大脑“保驾护航”
1.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是保护大脑的基础,每天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让大脑在睡眠中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就像给手机充电一样,只有充足的电量才能保证手机正常运行,大脑也需要充足的睡眠来维持良好的状态。适度运动对大脑健康也至关重要,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能够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为大脑输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增强大脑的活力。饮食方面,多吃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蓝莓、西兰花、核桃等,这些食物能够对抗大脑中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大脑的损伤。此外,控制盐、油、糖的摄入,避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对大脑的影响。
2.社交与学习: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朋友、家人、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能够锻炼大脑的社交认知能力。在交流过程中,大脑需要不断地理解他人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维持大脑的灵活性。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如学习一门外语、绘画、书法等,能够激发大脑的神经可塑性,促使大脑生成新的神经元,延缓大脑衰老。就像给大脑注入一股“新动力”,让它始终保持活跃。
3.定期体检:中老年人以及有认知障碍家族史的人群,要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脑部CT、磁共振成像(MRI)、认知功能检测等项目。通过这些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脑部疾病或认知功能下降的迹象,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五、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了上述可疑的认知障碍症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首先,要冷静地记录下这些症状出现的频率、具体表现等信息,以便就医时能够准确地向医生描述。然后,尽快前往医院神经内科、认知障碍专科等科室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一系列的专业测试,如记忆力测试、语言能力测试、思维能力测试等,以确定是否存在认知障碍以及其严重程度。如果确诊为认知障碍,医生会根据具体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康复训练则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六、结语
偶尔的“舌尖现象”或许只是大脑开的一个小玩笑,但频繁出现遗忘、语言表达困难等问题,就可能是认知障碍在敲响警钟。了解认知障碍的相关知识,关注大脑健康,从日常生活做起,采取预防措施,才能让我们的大脑始终保持敏锐,远离认知障碍的困扰,尽情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
记住,大脑是我们身体的“指挥官”,呵护它,就是守护我们的健康与幸福。
(刘珮珮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认知功能障碍)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