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揭开胸腔积液重症护理的“神秘面纱”

2025-04-02 10:4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胸腔,这个位于我们身体胸部的重要“领地”,正常情况下,里面仅有少量起到润滑作用的液体,让肺部在呼吸时能够顺畅地扩张与收缩。然而,当一些疾病来袭,胸腔内可能会积聚过多的液体,也就是胸腔积液,这时候麻烦就大了。尤其是对于重症患者而言,胸腔积液的护理更是一场精细又关键的战役。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胸腔积液重症护理的“神秘面纱”,看看医护人员是如何帮助患者闯过这一难关的。

一、认识胸腔积液重症

(一)什么是胸腔积液重症

胸腔积液重症,可不是简单的胸腔里有点积水。当积液量较大,迅速压迫肺部,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引发心肺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状况时,就步入了重症范畴。这就好比一个原本宽敞的房间,突然被大量的水淹没,房间里的重要设施——肺部,被水挤压,无法正常工作,进而整个身体的“运转”都受到极大影响。引发胸腔积液重症的原因多种多样,肺部感染、恶性肿瘤、心力衰竭、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可能是罪魁祸首。

(二)重症患者的表现

重症胸腔积液患者,最明显的就是呼吸急促,他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大幅增加,仿佛怎么努力都吸不够空气,胸廓剧烈起伏,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痛苦的表情。嘴唇和指甲也会因为缺氧而变得青紫,这是身体发出的紧急求救信号。患者还常常伴有胸痛,那种闷痛或刺痛感,让他们难以忍受,甚至不敢大口喘气。精神状态也极差,虚弱、乏力、嗜睡,整个人被疾病折磨得疲惫不堪,生命垂危,急需全方位的精心护理。

二、穿刺引流——排出积液的“救星”

(一)穿刺前准备

胸腔穿刺引流是缓解重症胸腔积液患者症状的关键一步。在穿刺前,医护人员要做足准备。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因为穿刺过程可能会引起出血,如果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就需要提前采取措施,确保手术安全。同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穿刺的目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风险,让他们心中有数,减少恐惧。病房也要做好准备,保证环境清洁、安静,调节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二)穿刺进行时

穿刺时,患者通常取坐位,身体微微前倾,双臂放在床边桌上,这样能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一般选择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的部位,也就是积液最多的地方。医护人员会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先用碘伏消毒皮肤,铺上无菌洞巾,接着在局部麻醉下,将一根细长的穿刺针缓缓刺入胸腔。这需要极高的技巧,既要准确找到积液位置,又不能损伤周围的脏器,如肺、心脏等。当穿刺针进入胸腔后,可见液体顺着连接的引流管缓缓流出,那一刻,就像给被水淹没的房间打开了排水阀门,患者的呼吸往往能立刻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三)穿刺后护理

穿刺结束后,护理工作可丝毫不能松懈。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心率和血压,看看是否有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止其扭曲、受压或脱落,这可是排出积液的“生命线”。同时,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正常的胸腔积液一般是淡黄色透明液体,如果引流液出现血性、浑浊或有异味,可能提示有其他问题,需及时报告医生。还要定期更换引流装置,保持其无菌状态,避免感染,为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

三、氧疗护理——为生命“输氧”

(一)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

对于胸腔积液重症患者,由于肺部功能受限,氧气供应不足,氧疗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缺氧状况,医护人员会选择不同的氧疗方式。轻度缺氧患者,可能只需通过鼻导管吸氧,将氧气管轻轻插入鼻腔,调节好合适的氧流量,就能满足需求;而对于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可能就需要面罩吸氧,面罩能提供更高浓度的氧气,紧紧贴合面部,确保患者吸入足够的氧,就像给患者戴上一个“生命的防护罩”,让珍贵的氧气源源不断地进入身体。

(二)氧疗过程中的监测

在氧疗过程中,持续监测是关键。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通过夹在手指上的血氧仪,实时了解氧气进入身体后的效果。如果血氧饱和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需要及时调整氧流量或氧疗方式。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看看是否有呼吸急促缓解、呼吸变得平稳等迹象,确保氧疗真正发挥作用,为患者的生命“加油打气”。

四、呼吸道护理——畅通呼吸的“秘诀”

(一)协助排痰

胸腔积液重症患者由于呼吸不畅,痰液往往不易咳出,容易淤积在呼吸道,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医护人员会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拍背时手指并拢,呈空心状,从下往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患者背部,利用震动,促使痰液松动,便于咳出。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还可能会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将药物雾化成微小颗粒,让患者吸入呼吸道,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排出,就像给呼吸道做了一次“清洁大扫除”,让呼吸更加畅通无阻。

(二)保持呼吸道湿润

干燥的空气会刺激呼吸道,加重不适,所以保持呼吸道湿润十分重要。病房内通常会配备加湿器,让空气湿度保持在适宜的水平,患者吸入这样的空气,能减少呼吸道的干涩感。同时,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补充水分,也有助于湿润呼吸道,让痰液不那么黏稠,更好地发挥呼吸道的自我清洁功能,保障呼吸顺畅。

五、饮食与营养支持——身体康复的“根基”

(一)合理的饮食搭配

重症患者身体虚弱,能量消耗巨大,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饮食上要注重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这些优质蛋白质能为身体修复受损组织、增强免疫力提供“原材料”。同时,要搭配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像西兰花、橙子、香蕉等,它们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还要保证碳水化合物的适量摄入,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主食可选择米饭、面条、全麦面包等,让患者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有充足的“能量补给”。

(二)营养补充方式

对于一些无法自主进食或进食量极少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鼻饲等方式补充营养。将营养丰富的流食,如匀浆膳、肠内营养制剂等,通过鼻饲管缓缓注入胃内,确保患者每天能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这就像给患者的身体注入一股“生命的暖流”,支撑着身体各项机能的运转,为康复奠定坚实基础。

六、心理关怀——点亮希望的“明灯”

重症患者面对身体的痛苦和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压力巨大。医护人员会给予他们充分的心理关怀,耐心倾听他们的担忧和诉求,用温暖的话语安慰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医护团队一直在身边支持他们。在病房里,还会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摆放一些患者喜欢的物品,如照片、书籍等,让他们在艰难的治疗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重新燃起对康复的希望,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他们走出困境。

七、总结

胸腔积液重症护理是一场多方位、精细化的战斗,从穿刺引流到氧疗护理,从呼吸道护理到饮食营养支持,再到心理关怀,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缺一不可。医护人员凭借专业的知识和无私的爱心,精心呵护每一位患者,帮助他们一步步战胜病魔,重新拥抱健康的生活。希望通过这篇科普,大家能对胸腔积液重症护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向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王永华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东院区呼吸重症监护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