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超声介入技术原理揭秘:如何实现“精准微创”治疗?

2025-02-12 18:5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微创治疗已成为众多患者的首选。其中,超声介入技术凭借其 “精准微创” 的独特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这项神奇的技术究竟是如何实现精准微创治疗的呢?让我们一同揭开超声介入技术的神秘面纱。

一、超声介入技术的基本概念

超声介入技术整合了超声显像和介入操作,属于现代超声医学分支。借助超声实时监视或引导,医生能将针具、导管等器械精准引入人体病变部位,开展穿刺活检、造影、注药及消融等操作,实现疾病的准确诊断与有效治疗。

以甲状腺结节诊疗为例,过去判断其良恶性难度较大。如今,医生在超声引导下,用细针穿刺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就能做出准确判断。对于良性结节,患者若有美观需求或不耐受手术,还能通过超声引导热消融治疗,保留甲状腺功能并消除结节,避免传统手术创伤。

二、超声介入技术的原理

1.超声显像原理:超声介入的基础是超声显像。超声作为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有良好的方向性和穿透性。发射到人体组织后,会在不同组织界面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反射回来的信号被超声探头接收,经处理转换,在显示器上形成人体内部组织图像,医生借此了解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病变信息。

2.介入操作原理:有了清晰的超声图像,介入操作便能精准进行。以穿刺活检来说,医生依据超声图像显示的病变位置、大小和周围结构,选择最佳穿刺路径和进针角度。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准确抵达病变部位获取组织样本。整个过程,医生能通过超声屏幕实时监控穿刺针位置,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三、超声介入技术实现“精准微创”的关键要素

1.先进的超声设备:高分辨率、多功能超声设备是实现“精准微创”的硬件基础。现代超声设备不仅能提供清晰二维图像,还具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超声造影、弹性成像等功能。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显示病变血流,助于判断病变性质;超声造影注入造影剂,增强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度,提升诊断准确性;弹性成像技术则可评估组织硬度,鉴别肿瘤良恶性。

2.精准的引导定位系统:超声介入配备专门引导定位系统,保障器械准确到达目标位置。该系统包括穿刺引导支架、电子标尺、角度测量装置等。穿刺引导支架固定穿刺针角度和方向,让穿刺更稳定准确;电子标尺和角度测量装置帮助医生精确测量病变位置、大小和深度,规划穿刺路径。部分先进超声设备具备实时三维成像功能,从多个角度展示病变形态,提高引导定位准确性。

3.专业的医生团队:专业的医生团队对超声介入技术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他们不仅要有扎实医学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还要熟练掌握超声显像和介入操作技能,准确解读超声图像,识别病变特征。操作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器械和方法,确保安全有效。此外,医生团队需具备良好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与其他科室配合,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四、超声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

1.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在肿瘤领域,超声介入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诊断时,通过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明确肿瘤性质和分期。治疗方面,对于早期小肿瘤,如肝癌、肾癌,超声引导消融治疗成为重要手段。将消融电极插入肿瘤组织,利用射频、微波等能量使肿瘤凝固坏死,既保留正常组织功能,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在囊肿、积液治疗中的应用:针对肝囊肿、肾囊肿及各类积液病症,超声介入治疗优势明显。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和硬化治疗,可消除囊肿,缓解积液压迫,相比传统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

3.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治疗中,超声介入同样有独特价值。对于肩周炎、腱鞘炎等疾病,超声引导下局部药物注射,能将药物送达病变部位,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同时,还可引导手术操作,帮助修复损伤组织、切除病变。

未来,超声介入技术将朝着更精准、微创、智能化方向发展。超声设备分辨率和功能会持续提升,检测更小病变,实现更精确引导定位。新型介入器械和材料将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大数据也将与超声介入深度融合,实现图像自动分析、辅助诊断和智能监控,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安全性。

(宋丹丹 河南宏力医院 超声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