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或身体不适就医时,生化报告里那些密密麻麻的指标数据,是不是常常让你一头雾水?尤其是和肝脏健康相关的指标,它们就像肝脏健康的 “晴雨表”,读懂这些指标,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肝脏问题,守护身体健康。接下来,就带你深入了解这些肝脏健康指标。
一、转氨酶:肝脏损伤的 “警报器”
在生化报告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指标。它们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这些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的转氨酶水平升高。就好比肝细胞是一座 “小工厂”,转氨酶是工厂里的 “工人”,工厂受损,“工人” 就会跑出来。正常情况下,ALT 和 AST 的参考值范围因检测方法和仪器不同会略有差异,一般 ALT 的正常范围在 9 - 50 U/L,AST 在 15 - 40 U/L 。如果这两个指标升高,可能意味着肝脏出现了炎症、中毒、坏死等情况。比如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等),病毒会攻击肝细胞,造成肝细胞受损,转氨酶升高;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病,酒精的毒性也会让肝细胞 “受伤”,引起转氨酶上升。不过,剧烈运动、熬夜、过度劳累后,转氨酶也可能出现暂时的轻度升高,所以发现指标异常时,先别惊慌,排除这些因素后,再做进一步检查。
二、胆红素:反映肝脏代谢和排泄功能的 “信号灯”
胆红素也是肝脏生化指标中的重要一员,它分为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胆红素是红细胞正常分解和破坏的产物,在肝脏中进行代谢和排泄。总胆红素的正常参考值通常在 0- 26 μmol/L,直接胆红素在 0.7 - 6.8 μmol/L,间接胆红素在 1.7 - 10.2 μmol/L 。当总胆红素升高时,皮肤、巩膜(眼白部分)可能会发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疸。如果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可能提示肝脏排泄功能出现问题,比如胆管堵塞,常见于胆结石、胆管炎等疾病,就像下水管道堵塞,污水排不出去一样;要是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可能是红细胞破坏过多,或者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功能下降,像一些溶血性贫血就会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间接胆红素增多。
三、白蛋白和球蛋白:评估肝脏合成功能的 “标尺”
肝脏就像一个强大的 “生产车间”,能合成多种蛋白质,白蛋白和球蛋白就是其中重要的成员。白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它能维持身体的胶体渗透压,还参与物质运输等重要生理功能。球蛋白则和身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白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一般在 40 - 55 g/L,球蛋白为 20 - 30 g/L,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通常在 1.5 - 2.5 之间。当肝脏合成功能受损时,白蛋白的合成会减少,血液中白蛋白水平下降。比如在肝硬化晚期,肝细胞大量被破坏,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大打折扣,就可能出现白蛋白降低。同时,身体为了对抗疾病,球蛋白的合成可能会增加,导致 A/G 比值下降。所以,通过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数值以及它们的比值,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肝脏的合成功能和身体的免疫状态。
四、血脂指标:肝脏脂质代谢的 “风向标”
虽然血脂指标(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不完全是肝脏特有的指标,但肝脏在脂质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肝脏不仅能合成和储存脂肪,还能将脂肪转化为能量或其他物质进行运输。总胆固醇正常范围一般在 0.00 - 5.17 mmol/L,甘油三酯在 0.00 - 1.70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理想水平应低于 3.3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约为 1.05 - 1.55 mmol/L。当肝脏出现问题,比如患有脂肪肝时,肝脏对脂质的代谢会紊乱,可能导致血脂升高。特别是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这些变化都可能是肝脏脂质代谢异常的表现。长期的血脂异常还会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五、结语
生化报告里的肝脏健康指标是肝脏功能的 “镜子”。要是指标出现异常,千万别自己随意下结论,应马上找医生。医生会结合症状、病史和其他检查,全面评估肝脏状况。日常生活中,坚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不熬夜,定期体检,才能更好地呵护肝脏,拥抱健康生活。
(张莹云 郑州大桥医院 检验科 主管检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