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童抽动障碍:家长需知的真相

2025-01-14 15:4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总会格外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自主的、快速的肌肉抽动时,很多家长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担忧,这很可能就是儿童抽动障碍的表现。了解抽动障碍,是帮助孩子应对这一问题的关键。

抽动障碍是什么

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可涉及头面部、颈部、肩部、四肢及躯干等部位,比如频繁眨眼、皱眉头、歪嘴、耸肩、摇头、扭腰、踢腿等;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清嗓子、咳嗽、吸鼻、吐痰声、犬吠声等,听起来就像孩子故意发出的怪声。这些抽动症状往往在孩子清醒时出现,入睡后消失,而且会在紧张、焦虑、疲劳、兴奋等状态下加重,放松时减轻。

抽动障碍的类型

1.短暂性抽动障碍:这是最为常见的类型,通常在儿童期起病,多发生在4-7岁。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性抽动,如眨眼、耸鼻等,持续时间不超过1年。很多孩子可能只是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这些症状,之后会自行缓解,家长很容易忽视。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这类抽动障碍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往往超过1年,甚至可持续数年。症状可以是单一的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比如,孩子可能长期频繁地不自主摇头,或者总是清嗓子。

3.Tourette综合征:这是较为严重的一种抽动障碍,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患者会同时出现多种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而且症状会随着时间逐渐加重。除了常见的抽动症状外,还可能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行为、学习困难等共患病,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影响较大。

引发抽动障碍的原因

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抽动障碍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抽动障碍或其他精神类疾病,孩子患抽动障碍的风险会相对增加。遗传因素在抽动障碍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大约75%-9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

2.神经生理因素: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异常,可能会导致抽动障碍的发生。此外,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基底节、额叶等脑区的发育异常,也与抽动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

3.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恐惧等心理因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抽动障碍。比如,孩子学习负担过重、父母关系紧张、受到老师批评等,都可能成为抽动障碍的诱因。有些孩子在经历了重大生活事件后,如亲人离世、搬家等,也容易出现抽动症状。

4.环境因素:环境污染、食品添加剂、感染等环境因素也可能与抽动障碍的发病有关。例如,长期接触铅、汞等重金属,或者食用含有大量人工色素、防腐剂的食品,都可能对孩子的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抽动障碍的发病风险。另外,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感染性疾病,也可能诱发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的诊断

1.症状评估:医生主要根据孩子的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患有抽动障碍。详细了解孩子抽动症状的起始时间、频率、类型、严重程度以及变化规律等信息非常重要。同时,医生还会询问孩子的家族史、生长发育史、生活环境等情况,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2.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通过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可以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例如,检查孩子的视力、听力、肌张力、反射等,以及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3.心理评估:由于心理因素在抽动障碍的发病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医生通常会对孩子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情绪问题,以及是否存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等共患病。

抽动障碍的治疗

1.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为严重、影响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抽动障碍患者,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阿立哌唑、硫必利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控制抽动症状,但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嗜睡、头晕、胃肠道反应等。此外,还有一些中成药,如菖麻熄风片,副作用相对较小,也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孩子的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

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于抽动障碍患者也非常重要。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行为疗法主要通过训练孩子进行放松练习、习惯逆转训练等,帮助孩子减少抽动症状;认知行为疗法则帮助孩子认识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家庭治疗可以改善家庭环境,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和理解,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3.生活方式调整: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鼓励孩子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减轻抽动症状。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含有大量添加剂的食品。

家长如何应对

1.理解和接纳孩子:当发现孩子患有抽动障碍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理解和接纳孩子的症状。不要对孩子的抽动行为进行指责、批评或强行制止,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症状更加严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积极配合治疗:家长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给孩子服药,定期带孩子复查。同时,要积极配合心理治疗师的工作,帮助孩子进行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3.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家庭环境,避免家庭矛盾和争吵。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4.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孩子的老师保持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病情,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在学习上,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目标和要求。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儿童抽动障碍虽然会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只要家长能够正确认识,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大多数孩子的症状都可以得到控制和改善。让我们一起关爱这些孩子,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羡一心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