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冷”到“暖”,术中低体温管理为何如此重要?

2025-04-10 13: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外科手术的过程中,患者的体温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却常被忽视的环节。术中低体温,即手术期间患者体温低于正常生理范围(通常定义为低于36℃),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50%-70%。然而,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体温下降,实则对患者的生理机能、术后恢复乃至生命安全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从“冷”到“暖”,做好术中低体温管理,对于保障手术安全、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一、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免疫功能下降:低体温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白细胞的活动性,降低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从而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凝血功能障碍:体温下降会导致血小板功能减弱,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增加手术出血的风险,同时延长凝血时间,影响伤口愈合。

心血管系统不稳定:低体温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药物代谢减慢:低温环境下,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术后恢复延迟:低体温会影响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延长术后恢复周期,增加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二、术中低体温的原因

手术室环境温度:手术室通常为了保持无菌环境而维持较低的室温,这容易导致患者体温下降。

体腔暴露:手术过程中,体腔的暴露和液体的冲洗会带走大量热量,尤其是在长时间的复杂手术中。

麻醉药物:许多麻醉药物具有扩张血管、降低代谢率的作用,这会导致热量散失增加。

输血及输液:未加热的血液制品和液体输入体内,会带走患者的体温。

患者自身因素:老年、儿童、瘦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由于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更容易发生低体温。

三、术中低体温的管理策略

维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手术室应保持适宜的室温,通常建议在21-24℃之间,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使用保温设备:如电热毯、保温毯、加热垫等,为患者提供额外的热量来源,减少热量散失。

减少体腔暴露时间:在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体腔暴露,使用保温材料覆盖手术区域,减少热量的散失。

加热输血及输液:对输入的血液和液体进行预热,使其接近患者体温,避免“冷”液体带来的热量损失。

体温监测:术中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发现并处理低体温情况,确保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优化麻醉管理: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尽量减少对体温调节系统的影响。

术后保温:手术后,继续为患者提供保温措施,如使用保温毯、调节病房温度等,直至患者体温完全恢复。

四、总结与展望

术中低体温管理不仅关乎患者的术中安全,更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长期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保温技术和设备被应用于临床,为术中低体温管理提供了更多选择。然而,真正实现术中低体温的有效管理,还需要医生、护士、麻醉师等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参与。未来,随着精准医疗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术中低体温管理将更加个性化、精细化,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让我们从“冷”到“暖”,共同关注术中低体温管理,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温暖、安全的手术环境,让每一次手术都成为患者康复的起点。

(郑丽娜 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 手术室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