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高热惊厥怎么办?家长必学急救指南
孩子发烧时,最让家长揪心的莫过于突然全身抽搐、眼神发直——这可能是“高热惊厥”发作。作为6个月至5岁儿童的常见急症,高热惊厥虽大多预后良好,但发作时若处理不当,可能增加孩子风险。本文将从识别、急救、预防、就医等方面,为家长提供一套科学、简明的应对方案。
一、什么是高热惊厥?先搞懂这3个关键问题
1.高热惊厥:发烧引发的“短暂脑短路”
高热惊厥,即孩子体温骤升(通常≥38.5℃)时,因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突然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伴随意识暂时丧失,多持续1-5分钟,少数可达10-15分钟。
✅高发年龄:6个月-5岁(90%发生在1-3岁),6岁后罕见。
✅诱发因素:病毒感染(如感冒、幼儿急疹)最常见,体温在1-2小时内快速上升(每小时升高≥1℃)时易发作。
2.分型:90%是“良性单纯型”,别自己吓自己
表格
类型单纯性高热惊厥(占80-90%)复杂性高热惊厥(占10-20%)
发作时间体温骤升时(<38.5℃很少发作)体温不高时也可能发作
持续时间<15分钟,多为1-3分钟≥15分钟,或24小时内反复发作≥2次
发作形式全身性抽搐(四肢对称抽动)局部抽搐(如单侧肢体抽动)
预后极少留后遗症,5岁后基本不再发作需排查脑炎、癫痫等潜在疾病
3.为什么男孩更易发作?
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约1.5:1),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敏感度、遗传易感性有关。若父母儿时有高热惊厥史,孩子发作风险增加2-3倍。
二、发作时别慌!牢记“4步急救法”,这些错误千万别犯
场景模拟:3岁宝宝发烧39℃,突然身体僵硬、四肢抽动、眼睛上翻、牙关紧闭,家长第一反应该怎么做?
���这些错误做法会要命!
❌掐人中、按虎口:无证据证明能缩短发作时间,还可能损伤皮肤。
❌撬开嘴巴塞东西:强行塞筷子、勺子、手指,可能导致牙齿断裂、窒息,甚至戳破口腔黏膜。
❌紧紧抱住或按压身体:抽搐时肢体强直,按压可能造成关节脱臼或骨折。
❌立刻喂退烧药/水:发作时意识不清,喂药易引发呛咳、误吸。
✅正确急救步骤:冷静观察,保护安全
1.第一步:快速摆体位——防窒息是首要
立即将孩子侧卧(或头部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扣子,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呕吐物),避免堵塞气道。
若躺在柔软床上,可在背后垫薄毛巾,保持身体稳定,但不要刻意固定头部。
2.第二步:记录时间,观察细节
用手机计时,记录发作开始和结束时间,观察抽搐部位(全身/局部)、是否有面色发紫、眼球是否斜视等,这些信息对医生诊断至关重要。
3.第三步:抽搐停止后,及时降温
待孩子意识恢复(停止抽搐后1-2分钟),测量体温:
>38.5℃:口服布洛芬(6月龄以上)或对乙酰氨基酚(3月龄以上),按体重给药(如布洛芬每次5-10mg/kg,间隔6-8小时)。
<38.5℃:物理降温,减少衣物,用温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避免酒精擦身(易吸收中毒)。
4.第四步:送医排查病因,别只盯着退烧
即使抽搐停止、体温下降,也建议24小时内就医,明确发烧原因(病毒/细菌感染?是否有脑炎、肺炎等),尤其是首次发作的孩子。
⚠️特殊情况:若抽搐持续>5分钟,立即拨打120!
超过5分钟可能发展为“惊厥持续状态”,需紧急用止惊药(如地西泮),避免大脑缺氧损伤。
三、预防高热惊厥:关键在“控温升、早干预”
高热惊厥无法完全杜绝,但科学护理能降低发作概率。记住核心原则:不让体温短时间内飙升,及时处理发烧信号。
1.识别“升温预警”,抢在抽搐前干预
预警信号:孩子突发寒战(手脚冰凉、打哆嗦)、面色潮红、呼吸变快,此时体温可能在1-2小时内快速上升。
立即行动:脱减衣物:别捂汗,穿宽松棉质衣服,促进散热。
补充液体:少量多次喝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导致体温难降)。
提前给药:若孩子有高热惊厥史,体温≥37.5℃且精神差,可咨询医生后,提前0.5-1小时喂退烧药(如布洛芬),阻止体温骤升。
2.退烧药怎么用?避开3大误区
❌误区1:体温<38.5℃必须用退烧药
✅正确:退烧药主要缓解不适,而非“治病”。若孩子精神好、能玩能吃,体温38.5℃以下可先观察,无需用药。
❌误区2:交替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正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单一用药即可,交替使用可能增加肝肾负担,仅在持续高热不退时(如用一种药4小时后体温仍>39℃),在医生指导下交替。
❌误区3:发烧就用抗生素
✅正确:90%的发烧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滥用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细菌感染(如中耳炎、肺炎)需医生判断后用抗生素。
3.家庭护理:让孩子舒服点,体温降得更快
环境调节:室温24-26℃,湿度50-60%,避免空调直吹或频繁进出冷热房间。
物理降温:温毛巾擦身(重点擦颈部、腋下、大腿根等血管丰富处),每次10-15分钟,不建议冰敷(易引发寒战)。
饮食清淡:发烧时消化功能弱,避免油腻、高糖食物,以米汤、粥、果泥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量多餐。
四、这些情况必须立即就医!别等抽搐停止
即使孩子抽搐很快缓解,以下情况也需第一时间就诊:
1.首次发生高热惊厥(需排除脑炎、电解质紊乱等);
2.抽搐持续>5分钟,或24小时内反复发作≥2次;
3.抽搐后意识未恢复(如叫名字没反应、眼神呆滞超过10分钟);
4.伴随其他症状:如反复呕吐、头痛、颈部僵硬、皮疹、呼吸急促(>50次/分)、手脚冰凉发绀;
5.体温<38℃时发作(需警惕复杂性惊厥或癫痫)。
医生可能会做这些检查:
基础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判断细菌/病毒感染);
必要时:脑电图(排除癫痫)、脑脊液检查(排除脑炎)、电解质检测(排除低钙等)。
五、家长最关心的5个问题,一次说清
1:高热惊厥会损伤大脑、影响智力吗?
✅单纯性高热惊厥很少损伤大脑:抽搐时大脑处于“过度放电”状态,但多数<15分钟,短暂缺氧不会造成长期影响。研究显示,经历过单纯性高热惊厥的孩子,远期智力、学习能力与正常儿童无差异。
2:孩子以后发烧都会抽搐吗?
✅多数不会:约30%的孩子会复发,通常在首次发作后1年内,5岁后因大脑发育成熟,发作风险极低(<5%)。
3:热性惊厥会转为癫痫吗?
✅概率极低:单纯性高热惊厥转为癫痫的概率仅1-2%,复杂性惊厥风险稍高(约4-6%),需定期随访脑电图。
4:打疫苗会引发高热惊厥吗?
✅极少:疫苗引起的发热多为低热(<38℃),且持续时间短,仅0.1-0.2%的疫苗相关发热可能诱发惊厥,家长无需因担心惊厥而拒绝接种。
5:家里有惊厥史的孩子,需要长期吃药预防吗?
✅无需长期用药:仅对频繁复发(1年≥5次)或复杂性惊厥患儿,医生可能建议发烧时临时口服止惊药(如安定),或短期预防性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六、写在最后:冷静是最好的“急救药”
高热惊厥发作时,家长的第一反应直接影响孩子安全。记住:大多数单纯性惊厥是自限性的,抽搐本身不会“伤脑”,但错误的急救方式(如塞异物、强行按压)反而可能造成伤害。平时多学习急救知识,定期记录孩子的疫苗、过敏史和既往惊厥情况,发烧时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就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孩子生病时,家长难免焦虑,但你的冷静和科学处理,才是孩子最可靠的“保护盾”。如果对护理细节有疑问,随时咨询儿科医生,别让谣言误导你的判断。愿每个宝宝都能平安度过发烧期,健康快乐成长!
延伸提醒:建议将本文打印或保存,贴在家庭药箱旁,便于紧急情况下快速查阅。日常可通过绘本、动画等方式,让年长儿童了解“发烧时身体可能发生什么”,减少他们的恐惧。
(樊琦 河南省内黄县妇幼保健院 儿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