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检验标本的“防污大作战”:如何避免标本被污染

2023-10-17 09:4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学检验中,标本的准确性是诊断疾病的关键。然而,标本污染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一旦标本被污染,不仅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还可能延误患者的治疗。那么,如何避免检验标本被污染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一场“防污大作战”!

一、标本采集环节:把好第一道关

标本采集是检验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出现污染的环节。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防污措施:

1. 皮肤消毒要到位:在采集血标本时,护士应使用含醇基或碱的产品进行皮肤消毒,并严格按照标准的皮肤消毒程序操作。消毒范围应大于10厘米,确保消毒彻底。

2.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避免从留置导管中抽取血标本,因为这种方式的污染率较高。如果需要采集多套血培养标本,应选择不同的静脉部位。

3. 使用密闭式采血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有效避免血液与外界空气接触,减少污染风险。

4. 注意采血时机:尽量在患者寒战开始时或发热高峰前30-60分钟内采集血标本,避免在患者体温升高时采血。

二、标本运输环节:安全护送“小战士”

标本采集完成后,需要尽快送至实验室。在这个过程中,标本就像一位“小战士”,需要我们精心呵护:

1. 快速送检:标本采集后应在2小时内送至实验室。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放置在合适的温度下保存。

2. 使用专用容器:将标本放入专用的密封盒中,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泄漏或受到外界污染。

3. 避免剧烈震荡: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标本剧烈震荡,防止溶血。

三、实验室环节:守护标本的“最后防线”

标本到达实验室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操作,实验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防污措施:

1. 分区操作:实验室应严格划分功能区域,如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和产物分析区。不同区域的实验用品应专用,并设置不同的标识,避免交叉污染。

2. 使用一次性耗材:在实验中,吸头、反应管等耗材应一次性使用,严禁混用。使用后的反应管应立即用一次性手套包裹丢弃。

3. 设立对照实验:实验中应设立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全程质控实验过程。这不仅可以验证PCR反应的可靠性,还能协助判断扩增系统的可信性。

4. 定期清洁消毒:实验结束后,应对操作台面、仪器设备、实验用具等进行清洁消毒。使用含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台面和设备表面,再用纯化水擦拭,避免消毒液对实验器具的腐蚀。

四、写在最后

检验标本的防污工作贯穿于采集、运输和实验室操作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标本污染。通过严格的消毒、规范的操作和科学的管理,我们可以有效避免标本污染,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让我们一起努力,守护好每一滴标本,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李品芳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