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急性中毒的急救护理,送医前的自救与互救

2025-02-13 11:5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急性中毒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摄入有毒物质,导致生理功能受损或生命威胁的紧急情况。面对急性中毒事件,及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在送医前至关重要,能够为后续的专业救治赢得宝贵时间,减少伤害。以下将从自救和互救两个方面,详细阐述急性中毒的急救护理措施。

一、自救措施:保护自我,迅速应对

立即脱离毒源:

一旦意识到自己或他人可能中毒,首要任务是迅速脱离毒源。如果是气体或蒸汽中毒,应立即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若是摄入有毒物质,应立即停止摄入,并尽可能清除体内残留毒物。

催吐与洗胃(需谨慎):

对于清醒且能合作的成人,如果摄入毒物时间不长(一般不超过1小时),且毒物非强酸、强碱、腐蚀性物质或汽油等,可考虑催吐。但需注意,对于昏迷、抽搐、吞服腐蚀剂或石油制品等情况,严禁催吐。

家庭条件下,催吐可用手指轻轻刺激咽喉部引发呕吐;若条件允许,可用温盐水或清水进行洗胃,但操作需谨慎,避免误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中毒可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喉头水肿,影响呼吸。应将患者置于侧卧位,以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必要时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进一步伤害:

对于皮肤接触中毒,应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时,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至少15分钟。

注意保暖,避免因体温过低而加重病情。

寻求专业帮助:

在采取初步自救措施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报告中毒情况,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二、互救措施:关爱他人,科学施救

评估现场安全:

在施救前,首先评估现场是否安全,避免在救援过程中自身受到伤害。

识别中毒类型:

迅速识别中毒类型,如气体中毒、食物中毒、药物过量等,这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保持患者平静:

中毒患者可能因恐惧、疼痛而情绪激动,应尽量安抚,保持其平静,减少体力消耗。

实施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避免盲目施救:

在不了解毒物性质的情况下,避免盲目给予解毒剂或进行其他可能加重病情的急救措施。

记录关键信息:

在等待救援时,尽可能收集并记录中毒者的基本信息、毒物种类、摄入时间、摄入量等关键信息,以便医护人员快速了解病情,制定救治方案。

配合专业救援:

当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后,应详细告知中毒情况、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及患者当前状态,以便救援人员做出准确判断和处理。

总结

急性中毒的急救护理是一个快速、有序且需高度专业知识的过程。在送医前的自救与互救中,迅速脱离毒源、保持呼吸道通畅、寻求专业帮助是基本原则。自救时,应根据中毒类型和自身情况,谨慎选择催吐与洗胃等措施;互救时,则需评估现场安全、识别中毒类型、保持患者平静,并避免盲目施救。同时,记录关键信息、配合专业救援也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记住,及时的自救与互救能为急性中毒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减少伤害,挽救生命。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了解常见毒物的预防措施,也是预防急性中毒的重要一环。

(尚东莉 郑州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