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高龄、双胎、肥胖的孕妈来说,由于身体机能的特殊性和妊娠期间的额外负担,她们更容易成为妊娠期高血压的高危人群。以下是一份针对这类孕妈的妊娠期高血压高危清单,帮助她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概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及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和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等。该病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三大症候群,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母婴死亡。
二、高龄孕妈的高危因素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孕妇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血管弹性减弱,容易导致血压升高。高龄孕妇的代谢能力也相对较差,增加了妊娠高血压的风险。此外,高龄孕妇往往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肾脏疾病,这些疾病也会进一步增加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概率。
初次妊娠或妊娠间隔时间长:初次妊娠的孕妇由于腹壁紧张,子宫张力过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同时,距前一次妊娠时间超过10年的孕妇,由于身体长时间未经历妊娠过程,再次妊娠时也可能面临较高的风险。
三、双胎孕妈的高危因素
血容量增加:双胎妊娠时,孕妇体内的血容量显著增加,以满足两个胎儿的需求。这会对心脏和血管系统产生额外负担,导致血压升高。
胎盘功能异常:双胎妊娠还可能引起胎盘功能异常,影响血管的正常调节功能,进一步增加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概率。
四、肥胖孕妈的高危因素
脂肪堆积:肥胖的孕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血液循环负担加重,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泵血,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胰岛素抵抗:肥胖还会引发胰岛素抵抗,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增加妊娠高血压的风险。此外,肥胖孕妇往往伴有血脂异常,进一步加剧了血管的负担。
体重指数(BMI):BMI是衡量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孕妇来说,BMI≥28kg/m²即被认为是肥胖,这类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五、其他高危因素
家族遗传史: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孕妇,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血管调节功能异常,容易在妊娠期间出现血压升高。
慢性疾病:怀孕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孕妇,怀孕后这些疾病会对母体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影响,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不规律产检:不规律的产检容易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从而增加母婴风险。
六、预防与应对措施
定期产检:孕妇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产检,包括血压、体重、尿常规等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更频繁的检查和监测。
合理饮食:孕妇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蛋白质等的摄入,减少盐、油、糖的摄入。对于肥胖的孕妇来说,合理的饮食控制有助于减轻体重和降低血压。
适量运动:孕妇应适量进行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强心肺功能。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孕妇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同时,戒烟限酒,避免吸入二手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有助于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
遵医嘱用药:如果孕妇患有高血压或需要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母婴健康。
七、结语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但它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对于高龄、双胎、肥胖的孕妈来说,了解自身的高危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通过定期产检、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遵医嘱用药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保障母婴健康。同时,孕妇和家属也应密切关注孕妇的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丁楠 河南省人民医院 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