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作为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是指肠道内容物因各种原因无法正常通过肠道,导致肠道部分或完全阻塞。这种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气排便等痛苦症状,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肠梗阻的成因、症状及应对措施,对于保护我们的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一、肠梗阻的成因
肠梗阻的成因多种多样,根据病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和假性肠梗阻四大类。
机械性肠梗阻:这是最常见的肠梗阻类型,主要由肠道内、外或肠壁本身的病变引起。肠道内异物(如结石、粪块)、肿瘤、炎症狭窄、肠套叠、肠扭转等均可导致肠道阻塞。
动力性肠梗阻: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导致肠道平滑肌运动紊乱,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推进。动力性肠梗阻又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
血运性肠梗阻:肠道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道功能丧失,多见于肠系膜血栓、栓塞等疾病。
假性肠梗阻:肠道本身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肠道运动功能严重紊乱,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
二、肠梗阻的症状
肠梗阻的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气排便(即“痛、胀、吐、闭”)。
腹痛:肠梗阻引起的腹痛通常较为剧烈,呈阵发性绞痛,可伴有肠鸣音亢进。
腹胀:肠道内容物积聚,导致腹部膨胀,严重时可见肠型及蠕动波。
呕吐:肠梗阻早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呕吐物可能变为黄绿色胆汁样或含有粪臭味的液体。
停止排气排便:肠道完全阻塞后,患者将停止排气(放屁)和排便。
此外,肠梗阻患者还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发热、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三、肠梗阻的应对措施
面对肠梗阻,及时就医是关键。一旦疑似肠梗阻,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接受专业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轻、梗阻不完全或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以缓解梗阻症状,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梗阻完全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及时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肠切除吻合术、肠造口术等,以解除梗阻,恢复肠道通畅。
术后护理:肠梗阻患者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包括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合理饮食、适度活动等。
四、肠梗阻的预防
预防肠梗阻,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适度运动:适当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粘连和梗阻的风险。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腹部B超、CT等检查,以及时发现肠道病变,如肿瘤、炎症等。
及时治疗肠道疾病:对于肠道炎症、肿瘤等潜在病因,应积极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导致肠梗阻的发生。
总之,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需要及时就医和治疗。通过了解肠梗阻的成因、症状及应对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肠道健康,避免“肠子罢工”带来的致命风险。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治疗肠道疾病,是预防肠梗阻的有效手段。
(穆凌杰 信阳市中医院 肛肠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