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经历过手抖的情况,可能是端着咖啡时杯壁的轻微晃动,也可能是书写时笔尖不受控制地抖动。突然出现的手抖往往会让人感到紧张和担忧,生怕是身体出现了严重问题。事实上,手抖在医学上被称为“震颤”,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了解常见的手抖原因,不仅能缓解不必要的焦虑,更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析3种引发手抖的常见原因。
一、生理性手抖:身体的正常应激反应
生理性手抖是最为常见的类型,通常由身体的短期应激因素引发,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在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如考试、演讲前)、压力过大、睡眠不足时,人体会分泌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刺激神经和肌肉,导致手部不自主抖动。此外,饮用大量咖啡、浓茶或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及酒精摄入后,咖啡因和酒精的刺激也可能引发手抖。因为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它能提高神经兴奋性,干扰神经信号传递;酒精则会影响大脑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抑制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在酒精代谢过程中,还可能引发低血糖,进一步加重手抖症状。
生理性手抖一般为双侧性,程度较轻,多在静止时出现,活动后可能减轻或消失,且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通常,在消除诱因后,手抖症状会自行缓解。比如,休息充足、情绪放松后,或者等咖啡因、酒精代谢完毕,手抖便会逐渐消失。
二、特发性震颤:遗传相关的良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约60%的患者有家族史。这种疾病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大脑内特定区域(如小脑及其相关传导通路)的功能异常有关,导致神经信号传递紊乱,从而引起肢体震颤。
特发性震颤主要表现为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姿势性震颤是指维持某种姿势(如手臂平举、拿东西)时出现手抖;动作性震颤则在完成精细动作(如写字、系纽扣、用筷子夹菜)时更为明显。相较于生理性手抖,特发性震颤的抖动幅度更大,频率多在4 - 12次/秒,且随着病情进展,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不过,特发性震颤进展缓慢,一般不会影响寿命,也不会引起其他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
部分患者在饮酒后,震颤症状会暂时减轻,但这只是酒精对神经系统的短暂抑制作用,随着酒精代谢,症状会再次出现,且长期饮酒还可能加重病情,因此不建议通过饮酒来缓解症状。目前,特发性震颤的治疗主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药物治疗(如β - 受体阻滞剂、扑痫酮等)或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严重患者,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
三、帕金森病:不容忽视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大脑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退变,导致多巴胺分泌减少,破坏了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进而影响了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控制,引发一系列症状。手抖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医学上称为“静止性震颤”,即肢体在放松、静止状态下出现抖动,表现为“搓丸样”动作(拇指与食指像搓丸子一样抖动),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症状会加重,活动时减轻,入睡后消失。
除了手抖,帕金森病还会伴随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如起身、走路困难,动作缓慢、笨拙)、姿势平衡障碍(容易摔倒)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便秘、嗅觉减退、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如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如果出现上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
手抖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手抖频繁出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手抖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逐渐加重;除手抖外,还伴有头痛、头晕、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其他症状,都应及时前往神经内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必要时结合血液检查、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肌电图等辅助检查,明确手抖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突然出现的手抖虽然会让人感到不安,但多数情况下并非严重疾病的信号。了解生理性手抖、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这三种常见的手抖原因,有助于我们理性看待这一症状。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对预防和缓解生理性手抖至关重要。而对于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等疾病导致的手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则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如果对手抖症状存在疑虑,不要盲目猜测,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才是正确选择。
(刘海涛 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