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手抖的经历,比如在紧张的场合下、拿重物时或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后。手抖这一现象看似平常,却可能隐藏着不同的健康信息。了解如何区分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自身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至关重要。
一、生理性手抖:正常的生理波动
生理性手抖,又称为生理性震颤,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幅度小、速度快,通常在静止时出现,是一种细小的、快速的、无规律的抖动。
1.常见诱因
生理性手抖多与情绪、状态相关。当人们处于精神紧张、恐惧、情绪激动、剧痛或极度疲劳等状态时,就容易出现手抖。例如,在重要的考试、演讲或面试前,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很多人会感觉手在微微颤抖;经历骨折、手术创伤等剧烈疼痛时,手部也可能出现抖动;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后,身体极度疲劳,手部肌肉可能会出现无法控制的抖动。此外,咖啡因摄入过多、压力过大、焦虑情绪等也可能引发生理性手抖。咖啡因具有刺激神经系统的作用,过量摄入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会使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导致手抖。
2.影响与应对
生理性手抖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但如果频繁出现或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比如在进行精细作业时,如穿针引线、手持相机拍照或长时间维持一个动作时,手部容易发生生理性震颤,从而影响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当生理性手抖影响生活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缓解。减少咖啡因摄入,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学习压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瑜伽、冥想等,都有助于减轻手抖症状。
二、病理性手抖:疾病的警示信号
病理性手抖,在医学上称为震颤,是指手不随意的颤动,常为永久性的。它主要由某种疾病导致,根据手抖的特点可分为静止性手抖和运动性手抖两种类型。
1.静止性手抖
静止性手抖是肌肉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即安静的状态下出现的手抖。这种手抖在睡觉时就可消失,手抖速度为4—6次/秒,比较有规律。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双手通常会出现类似“搓丸状”的手部动作,这种震颤称为“搓丸样震颤”。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除了静止性震颤外,还伴有肌肉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会逐渐受到影响。
2.运动性手抖
运动性手抖是只在运动时出现手抖,运动接近目标时抖动加重。例如,医生给病人做指鼻试验时,要病人伸直前臂,再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食指尖越接近鼻尖,手的抖动就越明显。运动性手抖无规律,抖动幅度大,受情绪影响而增强,常见于脑神经和上肢神经的病变。
3.常见病因
多种疾病都可能引发病理性手抖。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进而出现手抖的现象,通常还伴随心悸、怕热、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颈椎病可能由于颈椎压迫周围神经,进而导致出现手抖的现象,一般伴有颈部僵硬、酸胀痛、手臂麻木等不适。特发性震颤是一种良性慢性进行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部分患者有家族史,仅表现为手或头的不自主抖动,无肢体僵硬和活动无效,症状通常为运动性手抖或头部抖动,发展缓慢,对生活能力影响较小。肝性脑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扑翼样震颤,站立闭眼,双手平举时可见不自主抖动,可伴有精神行为异常。此外,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也可能引起手抖,多有相关药物及酒精接触史,这些毒素可能损害神经系统,影响神经传导功能。
三、区分要点与判断方法
要区分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持续性
生理性手抖通常是暂时性的,一旦触发因素或情况消失,手抖也会自行停止。比如,当紧张的情绪缓解后,手抖就会逐渐消失。而病理性手抖是持续性的,无论情绪、环境或身体状态如何,都可能持续发作。例如,帕金森病患者的手抖会长期存在,不会因为休息或情绪放松而消失。
2.触发因素
生理性手抖通常可以与明确的外部刺激或情绪相关,如精神紧张、咖啡因摄入等。当我们了解到手抖是在特定情况下出现的,就可以初步判断为生理性手抖。而病理性手抖可能没有明显的触发因素,它的出现往往与疾病本身有关。
3.严重程度
生理性手抖通常较轻微,对日常生活没有太大影响。我们可能只是在特定时刻感觉到手部有轻微的抖动,但不影响正常的活动。而病理性手抖可能会更加明显且影响正常的活动。比如,帕金森病患者的手抖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动作。
4.伴随症状
生理性手抖一般没有其他伴随症状。而病理性手抖可能伴有其他疾病的症状,如甲亢患者除了手抖外,还会有心悸、怕热、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帕金森病患者除了手抖外,还会有肌肉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
综上所述,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虽然都表现为手部颤抖,但有着本质的区别。了解这些区别,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无论是生理性手抖还是病理性手抖,我们都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既不要过度恐慌,也不要忽视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通过正确的区分和应对,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手抖症状,必要时及时线上或线下就医,保障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王丹慧 许昌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二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