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性的生活中,月经就像一位每月来访的“老朋友”,它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然而,月经不调却常常成为许多女性的困扰,给她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别担心,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能帮你轻松应对这一难题。
什么是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可伴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 7 天以上,甚至 3 - 5 个月一行,或者经期超过 7 天,甚至淋漓不尽达半月之久,又或者月经量明显少于平时正常经量的 1/2,或明显多于平时正常经量的 1 - 2 倍,且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这些情况都可归为月经不调。
中医对月经不调的认识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与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调节情志的功能。若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月经先后无定期、痛经等症状。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按时满盈血海,可导致月经后期、月经量少。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精充足则月经正常来潮。若肾精亏虚,冲任失调,可出现月经初潮推迟、闭经等问题。
同时,中医还强调寒、热、湿等外邪对月经的影响。寒邪凝滞,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月经后期、痛经、经血有块等;热邪迫血妄行,可引起月经先期、月经量多;湿邪黏腻,易阻滞气机,导致月经淋漓不尽等。
西医对月经不调的认识
从西医角度来看,月经不调主要与内分泌失调、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营养不良、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有关。内分泌失调是常见原因之一,如卵巢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平衡,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也会引起月经不调。此外,长期节食减肥导致营养不良,或者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都可能影响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的功能,进而引发月经不调。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能够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西医通过详细的检查,如性激素六项、B 超等,能够准确找出月经不调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精准治疗。例如,对于因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月经不调,西医可以采用激素疗法,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中医则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调节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从根本上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灵活配伍,达到补气养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功效。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对月经不调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推拿则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月经的调理。
常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中药调理
对于肝郁气滞型月经不调,常用逍遥散加减。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能够缓解因肝气郁结导致的月经先后无定期、痛经等症状。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薄荷疏散肝郁之气,生姜降逆和中。
对于气血亏虚型月经不调,可采用八珍汤加减。八珍汤由四物汤和四君子汤组成,具有气血双补的作用,能改善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等问题。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养血。
西医药物
如果是因黄体功能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西医通常会使用孕激素进行治疗,如黄体酮胶囊。黄体酮可以补充体内缺乏的孕激素,使子宫内膜按时脱落,从而调节月经周期。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常选用关元、气海、三阴交、血海等穴位。关元、气海为任脉要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能调理三脏功能,调节气血;血海穴有活血化瘀、调经统血的作用。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经络气血,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
生活调理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调理也非常重要。在饮食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铁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在作息方面,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月经不调。
在情绪调节方面,要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
月经不调虽然常见,但并不可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女性朋友们要关注自己的月经情况,一旦出现月经不调的症状,及时就医,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生活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这样才能让月经这位“老朋友”按时、规律地来访,守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席鑫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妇科 主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