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盆腔炎别慌!中西医结合调理有良方

2025-04-09 11:0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女性健康的领域中,盆腔炎是一种较为常见却又容易给女性带来诸多困扰的疾病。它就像一颗隐藏在身体里的“小炸弹”,一旦发作,不仅会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生育能力造成威胁。不过,别慌,中西医结合调理为盆腔炎患者带来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什么是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其常见症状有下腹部疼痛,这种疼痛通常为持续性,在活动或性交后会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可能伴有异味;发热也是常见症状之一,病情严重时会出现高热、寒战、头痛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中医对盆腔炎的认识
中医认为,盆腔炎的发生与湿、热、瘀、毒等邪气密切相关。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或手术创伤、房事不洁等,导致湿热之邪乘虚而入,蕴结于下焦,气血运行不畅,瘀阻冲任,进而引发盆腔炎。

从脏腑角度来看,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也与盆腔炎的发生发展有关。肝主疏泄,若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可导致气血瘀滞;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常,湿浊内生,易与热邪相结;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不足,温煦失职,寒湿内生,也可引发本病。

西医对盆腔炎的认识
西医认为,盆腔炎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病原体有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支原体等。这些病原体可通过生殖道上行感染,如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的卫生巾、经期性交等,使病原体侵入生殖道,引发炎症。此外,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人工流产术、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若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也容易导致盆腔炎的发生。邻近器官的炎症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等,也可波及盆腔,引起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能够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西医通过抗生素等药物可以快速控制炎症,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产生耐药性,且对身体的副作用较大。中医则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调节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炎症的复发。

常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
根据盆腔炎的不同证型,中医会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对于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常用仙方活命饮加减。该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功效。方中金银花、甘草清热解毒,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防风、白芷疏散外邪,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散结。

对于气滞血瘀型盆腔炎,可选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此方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延胡索、五灵脂、香附理气止痛,乌药、枳壳行气宽中。

西医药物
西医治疗盆腔炎通常会使用抗生素。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选择口服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联合多西环素,或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等。对于病情较重、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则需要静脉输注抗生素,以快速控制炎症。

中药灌肠
中药灌肠是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盆腔炎的目的。灌肠的中药方剂多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药物的疗效,同时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盆腔炎常选用关元、气海、中极、子宫、三阴交等穴位。关元、气海、中极均为任脉要穴,具有培元固本、调理冲任的作用;子宫穴是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穴;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能调理三脏功能,调节气血。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经络气血,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如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等,可以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物理疗法通常与中药、西医药物等方法联合使用,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生活调理与预防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调理对于盆腔炎的康复也非常重要。在饮食方面,要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经期要禁止性生活、游泳、盆浴等,避免病原体侵入生殖道;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生殖道感染,对于预防盆腔炎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盆腔炎虽然会给女性带来诸多不适,但只要我们不慌不乱,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理和治疗,同时注意生活调理和预防,就一定能够战胜它。让我们关注女性健康,用科学的方法守护好自己的身体。

 

(席鑫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妇科 主治中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