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疝气的成因、类型与微创手术进展

2025-04-11 20:2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疝气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疝气(Hernia)是指人体内的器官或组织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脱离其正常解剖位置进入另一部位。疝气可发生于多个部位,最常见于腹股沟、脐部、腹部手术切口等处。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嵌顿或绞窄,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二、疝气的成因
疝气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主要包括先天性缺陷和后天性诱因。

1. 先天性因素
部分疝气与胚胎发育异常相关。例如,腹股沟疝在男性中更为常见,原因是睾丸在发育过程中需通过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若该通道未完全闭合,则可能形成疝囊。脐疝则多见于新生儿,因脐环未完全闭合所致。

2. 后天性因素
后天性疝气的发生与腹壁强度降低或腹内压力增高密切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腹壁薄弱:年龄增长、营养不良、胶原蛋白代谢异常等因素可导致腹壁肌肉和筋膜松弛。

腹内压增高:慢性咳嗽、长期便秘、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妊娠、肥胖或重体力劳动均可增加腹内压,促使疝气形成。

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部手术后,若切口愈合不佳,可能形成切口疝。

三、疝气的类型
根据发生部位和临床特点,疝气可分为多种类型。

1. 腹股沟疝(Inguinal Hernia)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疝气类型,占所有疝气的70%-75%,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可分为:

斜疝:疝囊经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与先天性鞘状突未闭有关。

直疝:疝囊从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突出,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与腹壁薄弱相关。

2. 股疝(Femoral Hernia)
股疝发生于股管,多见于女性,尤其是多产妇女。由于股环较窄,股疝容易发生嵌顿,需尽早手术治疗。

3. 脐疝(Umbilical Hernia)
脐疝因脐环未完全闭合或腹壁薄弱导致,常见于婴儿和肥胖成人。婴幼儿脐疝多可自愈,而成人脐疝通常需手术修复。

4. 切口疝(Incisional Hernia)
切口疝发生于腹部手术切口处,与术后感染、愈合不良或缝合技术不当有关。肥胖、糖尿病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风险较高。

5. 其他类型疝气
白线疝(Epigastric Hernia):发生于腹壁正中白线处,多见于成年人。

膈疝(Diaphragmatic Hernia):腹腔器官通过膈肌缺损进入胸腔,可为先天性或创伤性。

闭孔疝(Obturator Hernia):罕见,多见于瘦弱老年女性,易发生肠梗阻。

四、疝气的微创手术进展
传统疝气手术采用开放式修补术,但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迅速发展,显著降低了术后疼痛、复发率和恢复时间。

1. 腹腔镜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腹股沟疝和切口疝的修补,主要优势包括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常用术式包括:

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在腹腔内进入腹膜前间隙,放置补片覆盖缺损。

全腹膜外修补术(TEP):完全在腹膜外操作,避免进入腹腔,减少肠粘连风险。

2. 机器人辅助疝修补术(Robotic Hernia Repair)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提供更精准的操作和三维视野,适用于复杂疝气或肥胖患者。其优势包括更精细的组织分离和缝合,但成本较高。

3. 生物补片与可吸收材料
传统聚丙烯补片可能引起慢性疼痛或异物感,而新型生物补片(如猪小肠黏膜下层或胶原基质)可降解并促进自身组织再生,适用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

4. 日间手术与快速康复(ERAS)
微创手术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使多数患者可在24小时内出院,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五、总结
疝气的发生与先天缺陷和后天因素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疝气的治疗策略有所差异。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已成为主流,结合新型补片材料和快速康复方案,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未来,进一步优化手术技术和材料研发将是疝气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韩丽丽 南阳南石医院 普外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