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肩袖损伤修复术:现代医学的神奇之手

2024-11-07 09:5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肩袖——肩部的“稳定护卫”

肩部,作为人体活动最为频繁且灵活的关节之一,承载着日常生活、工作、运动中的诸多动作。而肩袖,宛如肩部的“稳定护卫”,默默守护着肩关节的正常运转。它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这四块肌肉的肌腱组成,它们如同坚韧的绳索,紧紧环绕着肱骨头,为肩关节提供力量支撑,确保手臂能够轻松自如地完成上举、外展、旋转等各种动作,让我们可以灵活地穿衣、梳头、写字、打球,尽享生活的便利。

二、肩袖损伤——疼痛与活动受限的“元凶”

然而,生活中的诸多因素都可能让这位“护卫”受伤。随着年龄增长,肌腱逐渐退变,弹性和韧性减弱,就像老化的橡皮筋,稍一用力就容易断裂;长期重复性的肩部运动,如运动员频繁的投掷动作、工人长时间的抬手劳作,或是一次意外的肩部牵拉、摔倒时肩部着地,都可能导致肩袖损伤。一旦肩袖受损,最初可能只是感觉肩部隐隐作痛,尤其是在夜间,疼痛会加剧,常常影响睡眠。随后,肩部的活动范围逐渐受限,抬手、梳头、后背挠痒这些原本轻而易举的动作变得异常艰难,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仿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失去了往日的自由。

三、诊断肩袖损伤——精准“揪出”病因

1.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当患者因肩部不适前来就诊时,医生首先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肩部疼痛的起始时间、诱发因素、疼痛程度以及日常活动受影响的情况。比如,是否有过肩部的外伤史,近期是否从事过重体力劳动或高强度运动。接着,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医生会观察患者肩部外观有无肿胀、畸形,触摸肩部各个部位,感受肌腱的张力,按压痛点,判断疼痛的具体部位和性质。同时,要求患者完成一系列肩部动作,如主动上举、外展、内外旋等,观察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疼痛加剧、卡顿或无力的现象,从这些细节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肩袖损伤以及损伤的大致部位。

2.影像学检查“慧眼识伤”:为了精准确诊,影像学检查必不可少。X光片虽然不能直接显示肩袖肌腱的损伤,但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肩关节的骨骼结构,排查是否存在骨折、脱位等其他问题,为后续诊断提供基础信息。磁共振成像(MRI)则如同拥有“透视眼”,它能够清晰地呈现肩袖肌腱的形态、信号强度,准确地发现肌腱撕裂、炎症、水肿等损伤情况,是诊断肩袖损伤的“金标准”。对于一些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无法进行MRI检查的患者,超声检查也是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实时动态地观察肌腱的连续性、厚度以及周围组织的血流情况,辅助医生做出准确判断,确保不放过任何一处潜在的损伤,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四、肩袖损伤修复术——重塑肩部“活力”

1.手术时机抉择:并非所有肩袖损伤都需要立即手术,医生会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日常生活需求综合考量手术时机。对于轻度损伤,如部分肌腱拉伤,通过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有望自行恢复。但如果损伤严重,肌腱完全撕裂,且患者肩部功能明显受限,疼痛持续不缓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尤其是年轻、活动需求大的患者,手术修复往往是最佳选择,一般建议在损伤发生后的6周内进行手术,此时肌腱组织的退变程度相对较轻,修复效果更佳。

2.手术方式多样:现代医学为肩袖损伤修复提供了多种手术方式,各有千秋。传统的切开修复术,医生直接切开肩部皮肤、肌肉,暴露损伤的肩袖肌腱,然后使用缝线将撕裂的肌腱重新缝合固定到骨头上,这种方法视野开阔,操作直接,对于较大、较复杂的撕裂修复效果确切,但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日益普及。手术时,医生只需在肩部做几个微小的切口,通过插入关节镜和手术器械,在显示屏的辅助下,精准地对损伤肌腱进行修复。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诸多优势,患者术后能更快地开始康复训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肩部更快地回归正常状态。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修复技术,如使用锚钉固定肌腱,它能提供更强的固定力,促进肌腱愈合,进一步提高修复效果,为不同患者的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五、术后康复——重归自由的“必经之路”

1.早期康复:保护与基础恢复:术后早期,重点在于保护手术部位,促进伤口愈合,同时防止肩部粘连。一般术后会使用肩部支具固定,将肩关节保持在特定的舒适位置,减少活动,让肌腱在稳定的环境中开始修复。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手部、肘部活动,如握拳、屈伸肘,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同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冰敷,每天数次,每次15-20分钟,减轻肿胀与疼痛,为后续康复打下坚实基础,如同为幼苗培土,确保根基稳固。

2.中期康复:循序渐进拓展功能:随着伤口愈合,进入中期康复阶段,此时可以逐渐增加肩部的活动范围。在康复治疗师的专业指导下,开始进行被动的肩部外展、前屈、内外旋等动作,借助器械或他人辅助,缓慢、轻柔地活动肩部,每次活动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逐渐拉开肩部粘连的组织,恢复关节活动度。同时,进行一些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即肌肉用力但关节不产生运动,增强肌肉力量,为后期自主活动储备能量,如同给房屋添砖加瓦,逐步构建稳固的肩部功能支撑。

3.后期康复:强化与回归生活:术后后期,康复重点转向强化肩部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肩部的整体功能,使其能够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需求。患者可以进行主动的肩部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哑铃进行肩部的屈伸、旋转练习,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还可以进行一些功能性训练,如模拟穿衣、梳头、提物等日常动作,让肩部在实际情境中得到锻炼,确保恢复后的肩部不仅有力,而且灵活,真正实现重归自由生活的目标,如同展翅的雄鹰,再次翱翔天际。

六、预防肩袖损伤——守护肩部健康

1.正确运动姿势: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日常健身爱好者,在进行肩部相关运动时,务必保持正确的姿势。比如,在进行网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的击球动作时,要运用身体的整体力量协调发力,避免单纯依靠肩部力量强行挥拍,减少肩部肌腱的过度牵拉。游泳时,注意手臂划水的动作规范,不要过度扭曲肩部,遵循教练指导,合理分配体力,让肩部在运动中受力均匀,降低损伤风险。

2.合理安排劳作:对于长期从事肩部重复性劳作的工人,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与强度,定时休息,避免肩部长时间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工作过程中,适当调整姿势,使用辅助工具,减轻肩部负担。例如,装配工人在长时间抬手操作时,可使用升降工作台,调整工作高度,使肩部处于舒适位置,每工作一小时左右,停下来活动肩部几分钟,预防肌腱劳损,呵护肩部健康。

3.加强肩部锻炼:日常加强肩部肌肉锻炼,能有效增强肩部的稳定性,抵御损伤风险。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肩部保健运动,如耸肩、绕肩,随时随地都能做,每次练习几分钟,活动肩部关节,放松肌肉。还可定期进行俯卧撑、小飞燕等力量训练,增强冈上肌、冈下肌等肩袖肌群的力量,让肩部“护卫”更加强壮,以更好的状态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守护肩部的长久健康。

七、总结

肩袖损伤修复术作为现代医学的神奇之手,为众多肩袖损伤患者带来了恢复肩部活力的希望。从精准诊断、适时手术,到精心术后康复,再到日常预防,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共同为肩部健康保驾护航。希望大家了解这些知识后,能更加关注肩部健康,在生活、运动、工作中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让肩部始终保持矫健,畅享自由生活。

(夏凯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肩肘外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