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身体里的“不定时炸弹”——动脉瘤,神经介入咋处理

2025-02-09 09: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我们身体这座精妙的“大厦”里,血管如同纵横交错的“管道”,负责输送维持生命运转的血液。然而,有一种潜藏的危险——动脉瘤,宛如一颗“不定时炸弹”,悄无声息地威胁着健康,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幸运的是,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神经介入技术宛如一位精准的“拆弹专家”,为应对这一危机带来了新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动脉瘤的神秘面纱,看看神经介入是如何化解这场危机的。

一、认识动脉瘤:隐藏在血管里的“危机”

动脉瘤并非肿瘤,它其实是动脉血管壁上局部的异常扩张,就像汽车轮胎上鼓起的“包”。正常的动脉血管壁坚韧而富有弹性,能够承受血液的持续冲击。但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先天性血管壁薄弱、动脉硬化使血管壁变硬失去弹性、感染或外伤损伤血管壁等,局部血管壁在血流的长期冲刷下,逐渐向外膨出,形成动脉瘤。

动脉瘤可以发生在身体各处的动脉,其中颅内动脉瘤最为凶险,因为颅内空间狭小,周围布满重要的神经组织和脑组织,一旦破裂出血,血液会迅速充斥颅内空间,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压迫周围脑组织,引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死亡,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颅内“洪水”,瞬间淹没生命的绿洲。而腹主动脉瘤也是常见且危险的类型,它通常位于腹部的主动脉,随着瘤体不断增大,如同一个逐渐膨胀的“气球”,随时可能破裂,一旦破裂,大量血液涌入腹腔,患者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因失血性休克而生命垂危。

二、动脉瘤的“潜伏信号”

虽然动脉瘤在未破裂时大多悄无声息,但仔细留意,身体还是会发出一些“潜伏信号”。颅内动脉瘤患者有时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这种头痛可能不同于普通的头疼,它较为剧烈,呈搏动性,像脑袋里有个小锤子在敲,还可能伴有头晕、视力模糊、复视等症状,这是因为动脉瘤压迫了周围的神经和血管。部分患者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用力排便等导致血压突然升高的情况下,头痛会加剧,这其实是动脉瘤在“抗议”,提示潜在的危险。

腹主动脉瘤患者早期可能会在腹部摸到一个搏动性的肿块,尤其是体型偏瘦的人,感觉就像肚子里藏了一颗跳动的“小球”,这是瘤体随心脏搏动而产生的。随着瘤体增大,还可能出现腹部、腰背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有的是隐痛、有的是胀痛,这是瘤体牵拉、压迫周围组织的结果。如果瘤体压迫了输尿管,还会导致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压迫肠道,则会引起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等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

然而,遗憾的是,很多患者在动脉瘤未破裂前,这些症状并不明显,或者容易被忽视,直到动脉瘤突然破裂,才惊觉事态的严重性。

三、神经介入:拆解“炸弹”的神奇妙招

神经介入治疗动脉瘤是一种微创技术,它犹如一位技艺高超的“拆弹专家”,无需开大刀,就能精准地化解动脉瘤这颗“炸弹”。

1.弹簧圈栓塞术:填充“漏洞”:当发现颅内动脉瘤后,如果符合介入治疗指征,弹簧圈栓塞术常常是首选方法。手术时,医生先在患者大腿根部的股动脉处进行局部麻醉,穿刺血管,随后插入一根纤细如发丝的导丝,导丝在X光透视的引导下,如同“导航仪”一般,沿着血管路径蜿蜒前行,精准地抵达颅内动脉瘤部位。接着,沿着导丝推送微导管进入动脉瘤腔内,这一步至关重要,要求医生具备精湛的操控技巧,确保微导管准确就位。到位后,通过微导管将柔软的弹簧圈逐个送入动脉瘤内,弹簧圈就像一团团细密的钢丝,在瘤腔内相互缠绕、堆叠,逐渐填满动脉瘤,阻断瘤腔内的血流,就像用填充物堵住漏水的管道,让动脉瘤失去破裂的“动力”。随着瘤腔内被弹簧圈填满,血液不再冲击瘤壁,破裂的风险也就大大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一般处于清醒状态,只会有轻微的不适感,术后恢复也相对较快,通常几天内就能出院,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身心负担。

2.支架辅助栓塞术:加固“防线”:对于一些形状不规则、瘤颈较宽的动脉瘤,单纯的弹簧圈栓塞可能无法完全封闭瘤腔,容易出现弹簧圈脱出等问题,这时支架辅助栓塞术就发挥作用了。在弹簧圈栓塞的基础上,医生会先在动脉瘤所在的血管段置入一个金属支架,支架就像一座坚固的“桥梁”,横跨在动脉瘤的开口处,一方面为弹簧圈提供支撑,防止其脱出;另一方面,改变动脉瘤内的血流动力学,减少血液对瘤壁的冲击,进一步降低破裂风险。支架通常由镍钛合金等高科技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支撑性,能够顺应血管的弯曲,贴合血管壁。手术完成后,患者需要按照医嘱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确保血管通畅,如同给支架这道“防线”定期“保养”,让它持久发挥作用。

3.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重塑“河道”: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动脉瘤的神经介入技术,对于一些复杂难治的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效果显著。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特殊的密网支架,它的置入就像在动脉瘤所处的“河道”上进行了一次重新规划。当装置置入血管后,通过改变局部的血流方向,使原本大量冲向动脉瘤的血液被分散、引流,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大幅降低,压力减小,逐渐血栓形成,进而实现动脉瘤的自我愈合。这一技术不仅避免了向瘤腔内填塞过多的弹簧圈,减少了手术风险,而且为那些传统治疗方法难以攻克的动脉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患者术后同样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观察动脉瘤的愈合情况,随着时间推移,有望彻底摆脱动脉瘤的威胁。

四、介入治疗的“术前术后”全攻略

1.术前准备:精细“排查”与心理“备战”:在进行神经介入治疗前,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精细的检查,如脑血管造影(DSA),这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它能够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状、位置、瘤颈宽窄等详细信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精准依据。同时,还会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确保手术安全。此外,患者的心理准备也不容忽视,面对手术,难免会感到紧张、焦虑,医生和家属要给予充分的解释和安慰,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预期效果,放下心理包袱,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2.术后护理:密切“监护”与康复“助力”:术后,患者会被送入监护病房,医护人员会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确保身体平稳过渡。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还要重点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警惕术后颅内出血、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穿刺部位的护理同样重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出血、血肿形成,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一段时间,根据手术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在饮食方面,早期宜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防止引起胃肠道不适。同时,按照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了解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如有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动脉瘤虽然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但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了更多应对它的有效手段。只要提高警惕,早期发现,及时选择合适的神经介入治疗方法,并做好术前术后的各项工作,就能成功拆解这颗“炸弹”,守护生命健康。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关注自身健康,远离动脉瘤的威胁,畅享美好人生。

(刘要先 漯河市中心医院 介入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