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盆腔淤血综合征困扰女性,介入治疗有何妙方?

2023-10-17 12:2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盆腔淤血综合征是困扰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其介入治疗涉及多方面的精准考量,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本文将从疾病特征解析、介入技术选择和术后康复管理三个关键维度,系统阐述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案。

一、疾病特征解析

(一)血流动力学异常

1. 卵巢静脉扩张:当卵巢静脉直径>8mm时,提示卵巢静脉出现扩张。这种扩张改变了正常的静脉血流动力学,导致血液瘀滞,是盆腔淤血综合征的重要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之一。

2. 静脉反流时间延长:静脉反流时间>1秒,表明静脉瓣功能异常,无法有效阻止血液逆流,使得盆腔静脉内压力升高,进一步加重盆腔淤血状态。

3. 盆腔静脉丛迂曲:盆腔静脉丛直径>5mm且迂曲,反映出盆腔静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血液在迂曲的静脉丛中流动缓慢,易形成淤血。

(二)典型临床表现

1. 慢性盆腔痛:持续时间>6个月的慢性盆腔痛是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主要症状。疼痛性质多样,程度轻重不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2. 体位加重现象:站立或月经前,盆腔静脉压力增加,疼痛症状往往会加剧。这是因为站立时重力作用使盆腔静脉回流受阻,而月经前盆腔充血进一步加重了淤血程度。

3. 性交痛:患者在性交过程中会出现深部压痛和性交痛,这不仅影响性生活质量,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双重打击。

(三)影像学诊断

1. 经阴道超声:作为首选的筛查方法,经阴道超声操作简便、无创,能清晰显示盆腔静脉的形态、直径及血流情况,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盆腔淤血综合征。

2. CT静脉造影:通过三维重建技术,CT静脉造影能够全面、直观地呈现盆腔静脉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详细信息。

3. 选择性卵巢静脉造影:该方法是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的金标准,能够精准显示卵巢静脉及盆腔静脉丛的走行、扩张程度和反流情况,为介入治疗提供最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二、介入技术选择

(一)栓塞治疗

1. 弹簧圈栓塞:采用弹簧圈进行栓塞是一种永久性的治疗方法。弹簧圈可阻断异常扩张静脉的血流,促使血管闭塞,从而改善盆腔淤血状态,长期控制病情。

2. 硬化剂注射:硬化剂注射通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它能使血管内膜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粘连、闭塞,辅助弹簧圈增强栓塞效果,减少复发风险。

3. 联合栓塞:将弹簧圈栓塞与硬化剂注射联合使用,可发挥两者优势,达到最佳疗效。这种联合方式既能迅速阻断血流,又能通过硬化剂巩固栓塞效果,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策略。

(二)技术要点

1. 股静脉入路:选择股静脉作为介入治疗的入路,因其管径粗、位置表浅、穿刺成功率高,且便于操作,能够顺利将导管输送至病变部位。

2. 超选择插管:通过超选择插管技术,将导管精准插入到病变的卵巢静脉或盆腔静脉分支,确保栓塞剂准确作用于病变血管,减少对正常血管的影响。

3. 栓塞剂剂量控制:严格控制栓塞剂的剂量至关重要。剂量不足无法达到有效栓塞效果,剂量过大则可能导致非靶器官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精确计算和控制。

(三)特殊人群处理

1. 未育女性:对于未育女性,在进行介入治疗时需特别注意保留生育功能。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和技术,避免对卵巢血供和生殖器官造成不可逆损伤,确保患者未来的生育需求不受影响。

2. 合并下肢静脉曲张:当患者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时,应考虑同期处理。因为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同期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风险,改善患者整体症状。

3. 更年期患者:更年期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在介入治疗前需进行全面的激素评估。根据激素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结合激素替代治疗,以缓解患者因激素变化带来的不适,提高治疗安全性。

三、术后康复管理

(一)症状监测

1. 疼痛视觉评分(VAS):通过VAS评分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直观反映治疗效果。根据评分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2. 月经周期记录:详细记录月经周期、月经量及伴随症状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治疗对月经的影响,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

3. 性生活改善评估:关注患者性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包括性交痛是否缓解、性生活满意度是否提高等,全面评估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二)并发症预防

1. 穿刺点血肿:术后对穿刺点进行24小时压迫,可有效预防穿刺点血肿形成。压迫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颜色、温度及有无渗血,确保压迫效果。

2. 非靶栓塞:在介入操作过程中,需精细操作,准确控制栓塞剂的释放,避免栓塞剂流入非靶血管,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肺栓塞等。

3. 静脉炎:术后给予短期抗凝治疗,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风险。抗凝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出血等不良反应。

(三)长期随访

1. 3个月影像复查:术后3个月进行影像学复查,如超声或CT静脉造影,评估栓塞效果、血管再通情况及盆腔淤血改善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避免久站,减少盆腔静脉压力。可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盆腔淤血症状。

3. 盆底肌训练(Kegel运动):指导患者进行Kegel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盆腔静脉回流,预防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有效率为75 - 90% ,治疗过程中需遵循“三要”原则:要对患者病情进行精准评估,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依据;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要规范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问题。术后3个月是疗效评估的关键期,复发率约为5 - 10%,需加强随访和管理,保障患者健康。

(吴邮电 许昌医院 介入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