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肾动脉狭窄致高血压,介入治疗能根治吗?

2023-07-05 20:0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肾动脉狭窄引发的高血压,是临床治疗中需要精准应对的复杂病症,其治疗方案需依据个体情况制定。肾动脉狭窄不仅导致血压调控失衡,还会对肾功能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因此,透彻理解疾病特征,严格把控介入治疗指征,重视长期预后管理,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文将从疾病特点、介入指征和长期管理三个方面,系统剖析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一、疾病特征分析

(一)病理机制

1. 肾素 - 血管紧张素激活:约70%的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由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所致。肾动脉狭窄使肾灌注压下降,刺激肾小球旁器分泌肾素,进而激活血管紧张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2. 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中老年患者肾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肾动脉内壁逐渐沉积,使管腔变窄,影响肾脏血液供应,引发高血压。

3.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在青年群体中较为多见,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主要累及肾动脉中膜,导致血管壁结构异常、管腔狭窄。

(二)临床特点

1.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使用三种及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血压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种难治性高血压是肾动脉狭窄的重要临床表现。

2. 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每年下降超过15%,表明肾功能呈进行性恶化。肾动脉狭窄导致肾脏缺血,进而引发肾实质损伤,使肾功能逐渐减退。

3. 腹部血管杂音:在患者腹部听诊时,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这是由于肾动脉狭窄处血流速度加快、形成湍流所产生的。

(三)诊断标准

1. 肾动脉超声:通过超声检查,若肾动脉峰值流速(PSV)大于180cm/s ,提示肾动脉狭窄。该方法操作简便、无创,可作为肾动脉狭窄的初步筛查手段。

2. CTA/MRA: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能够清晰显示肾动脉形态,当检测出肾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0%时,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这两种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分辨率。

3. 分肾静脉肾素比值:检测分肾静脉肾素比值大于1.5 ,表明双侧肾脏肾素分泌存在显著差异,可辅助诊断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二、介入治疗评估

(一)绝对适应症

1. 突发肺水肿:肾动脉狭窄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心脏后负荷过重,引发急性左心衰竭,出现突发肺水肿。此时需紧急进行介入治疗,解除肾动脉狭窄,降低血压,缓解心脏超负荷状态。

2. 肾功能急剧恶化:短时间内肾功能快速下降,提示肾脏缺血严重,介入治疗可恢复肾脏血流灌注,挽救肾功能。

3. 双侧狭窄/孤立肾:双侧肾动脉狭窄或仅有一个功能肾且发生肾动脉狭窄时,肾脏储备功能严重受损,介入治疗是改善肾脏血供、维持肾功能的关键措施。

(二)相对适应症

1. 药物控制不佳:对于经过规范药物治疗,血压仍难以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以改善血压控制情况。

2. 单侧狭窄伴肾萎缩:单侧肾动脉狭窄导致肾脏长期缺血,出现肾萎缩。介入治疗可恢复患侧肾脏血流,延缓肾脏萎缩进程,保护肾功能。

3. 年轻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年轻患者因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导致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减少对患者长期生活的影响。

(三)技术选择

1. 球囊扩张:对于纤维肌性病变引起的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是常用方法。通过球囊扩张撑开狭窄的血管,恢复管腔内径,改善肾脏血供,尤其适用于病变较为局限的患者。

2. 支架置入: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支撑狭窄部位,保持血管通畅,防止血管再狭窄。但术后需长期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

3. 远端保护装置:在介入治疗过程中,为防止粥样斑块脱落引起远端血管栓塞,可使用远端保护装置,如滤网等,捕获脱落的栓子,降低并发症风险。

三、长期预后管理

(一)血压控制目标

1. 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严格控制血压可减少高血压和高血糖对肾脏和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2. 非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以下,通过合理的降压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保护肾功能。

3. 晨峰血压监测:关注晨峰血压变化,清晨时段血压容易出现峰值,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定期监测晨峰血压,调整降压药物服用时间,有效控制血压波动。

(二)肾功能保护

1. 定期检测eGFR:每3个月检测一次eGFR,动态监测肾功能变化。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调整治疗方案,延缓肾功能恶化进程。

2. 限制造影剂使用:在进行介入治疗或其他需要使用造影剂的检查时,严格控制造影剂用量,选择低渗或等渗造影剂,减少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

3. RAS阻滞剂调整: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是治疗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但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或肾功能严重受损患者,需谨慎使用或调整剂量,避免加重肾功能损害。

(三)血管维护

1. 他汀强化降脂: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降脂治疗,将低密度脂蛋白(LDL)控制在1.8mmol/L以下,降低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保护肾动脉血管。

2. 抗血小板治疗: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至少进行1年的抗血小板治疗,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和血管再狭窄。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患者必须严格戒烟,限制酒精摄入,改善生活方式,维护血管健康。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有效率在60 - 80%,但并非“根治”手段。患者需遵循“三要”原则:要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压和肾动脉情况;要根据病情优化药物治疗方案;要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支架术后再狭窄率约为15%,多发生在术后1年内,因此术后需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再狭窄等并发症。

(吴邮电 许昌医院 介入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