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却又无比危险的病症,正悄然威胁着许多人的健康。据统计,我国心衰患者人数已超千万,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于心衰患者而言,从医院治疗到家庭康复的过程至关重要,科学有效的护理衔接,能极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情恶化风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其中要点。
一、医院:开启护理衔接的关键起点
(一)全面评估,制定专属护理方案
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会进行全面评估,涵盖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多个方面。比如,通过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心脏功能,测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询问日常活动能力和睡眠质量,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根据这些评估结果,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护理方案,明确药物治疗计划、饮食建议、运动康复目标等。
(二)耐心指导,掌握护理必备知识
医院会安排专门的健康宣教课程,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心衰护理的基本知识。详细讲解各类药物的作用、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传授如何识别病情加重的信号,如呼吸困难加剧、下肢水肿明显、体重突然增加等;指导正确测量血压、心率和体重的方法,并做好记录,为后续治疗调整提供依据。
(三)建立沟通,畅通院外咨询渠道
医护人员会与患者及家属互留联系方式,建立起院外沟通渠道。患者出院后遇到任何疑问或突发状况,都能及时联系到医生或护士,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建议。部分医院还会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上健康管理平台等,定期推送心衰护理知识和康复指导,持续为患者提供支持。
二、家庭:延续护理的温暖港湾
(一)严格用药,构筑健康坚固防线
按照医院制定的用药方案,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准备专门的药盒,将每天需要服用的药物分类放置,并设置闹钟提醒。同时,留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
(二)密切监测,捕捉病情细微变化
每日定时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体重,并记录下来。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加重、咳嗽频繁等症状;留意下肢水肿的程度,从脚踝逐渐向上蔓延,或水肿范围扩大,都可能提示病情恶化。若发现异常,应立即与医生联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精心饮食,提供康复充足能量
遵循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饮食原则。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克,避免食用咸菜、腊肉等高盐食物;减少油脂的摄入,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来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负担。同时,控制液体摄入量,根据医生建议合理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四)适度运动,增强心脏康复动力
在医生的指导下,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从简单的散步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如每天散步20-30分钟,分2-3次进行。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运动过程中若出现心慌、气短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休息。随着身体状况的改善,可以尝试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有氧运动。
(五)心理关怀,给予患者强大支撑
心衰患者由于长期患病,身体不适,往往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病情。家属要多关心患者,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与其他心衰患者交流康复经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特殊情况:冷静应对,及时求助
(一)病情突然加重
若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意识模糊等症状,这表明病情已急剧恶化,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让患者保持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有条件的可给予吸氧。
(二)药物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导致头晕、黑矇,高血钾引起心律失常等,应立即停药,并尽快就医。告知医生患者所服用的药物名称、剂量和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症状,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
(三)其他突发状况
如患者在家中不慎摔倒、烫伤等,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紧急处理。对于轻微的擦伤、扭伤,可以进行简单的消毒、包扎;若伤势较重,应及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避免因这些突发状况引发患者的情绪波动,加重心脏负担。
从医院到家庭,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关乎着心衰患者的康复与健康。患者和家属要积极学习护理知识,严格执行护理计划,与医护人员保持密切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为心衰患者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让他们在家人的关爱和专业的护理下,更好地与疾病作斗争,享受美好的生活。
(孟犁南 南阳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心衰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