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西医结合视角下的肝硬化逆转:理论与实践

2024-03-29 12:4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它标志着肝脏长期受损后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传统观念中,肝硬化往往被视为一种不可逆转的疾病,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为肝硬化的逆转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的视角出发,探讨肝硬化逆转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一、肝硬化概述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其特点是肝细胞广泛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此外,长期大量酗酒、胆汁淤积、循环障碍等也是肝硬化的常见病因。

二、西医对肝硬化的认识与治疗

西医对肝硬化的治疗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病因治疗,如抗病毒治疗、戒酒等;二是抗纤维化治疗,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三是对症治疗,如处理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四是肝移植,对于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往往只能延缓病情进展,难以实现肝硬化的根本逆转。

三、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与治疗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历史悠久,认为肝硬化属于“积聚”“鼓胀”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多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染邪毒等因素有关。中医治疗肝硬化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等手段改善肝脏功能,延缓病情进展。例如,丹参、桃仁等活血化瘀药物,能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促进肝脏纤维组织的吸收;黄芪、白术等健脾药物,可增强机体运化功能,帮助调节水液代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在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理论与实践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是将中医与西医的理论与治疗方法相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理论上,中西医结合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即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实践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病因治疗:在抗病毒等病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调节免疫、改善肝脏微环境,提高治疗效果。

2.抗纤维化治疗:中西医在抗纤维化方面具有互补性。西药如抗纤维化药物可以直接抑制纤维组织的增生,而中药则通过多途径、多靶点作用,调节肝脏的生理功能,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

3.对症治疗:在治疗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时,西医的利尿、止血等方法起效迅速,可快速缓解症状;而中药则可通过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等手段,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并发症的复发。

4.康复治疗:肝硬化的康复治疗尤为重要。中医的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体力,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而西医的定期随访、监测等手段则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实现肝硬化的逆转。然而,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临床实践仍需不断探索与总结。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西医结合将在肝硬化的治疗领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杨梅 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肝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