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作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术前充分准备与术后科学护理对手术成功及患者康复意义重大。以下从常见外科手术的术前准备与术后注意事项两方面详细阐述。
一、术前准备
(一)身体准备
全面体检
手术前需完成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光等基础检查,特殊手术还需针对性检查,如心脏手术前的心脏彩超,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判断是否具备手术条件,排查潜在风险。
控制基础疾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需在术前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高血压患者遵医嘱规律服药,使血压稳定在140/90mmHg左右;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降低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
戒烟限酒
吸烟患者至少术前2周戒烟,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降低肺部感染风险;饮酒者术前1周停止饮酒,避免酒精影响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
(二)心理准备
了解手术相关信息
患者及家属应与主刀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方式、大致流程、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减少因未知产生的恐惧和焦虑。
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心态,可通过听音乐、与亲友交流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确保以良好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三)饮食准备
禁食禁水
一般手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防止麻醉后呕吐导致误吸。特殊手术如胃肠道手术,需严格遵医嘱进行肠道准备,术前1-2天进食流质饮食,术前一晚口服泻药清洁肠道。
营养补充
对于营养不良患者,术前可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术后恢复。
(四)其他准备
皮肤清洁
手术部位皮肤需在术前一天进行清洁,如洗澡、备皮(剃除毛发并清洁皮肤),减少皮肤细菌数量,降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
物品准备
准备好住院所需物品,包括洗漱用品、换洗衣物、护理垫等。如需使用特殊医疗器械,如心脏支架等,需提前确认相关事宜。
二、术后注意事项
(一)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需密切监测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一般术后前几天,医护人员会定时测量记录,若出现体温过高(超过38.5℃)、血压骤降或骤升、心率异常等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二)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避免沾水,防止感染。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疼痛加剧等异常,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拆线时间
根据手术部位及伤口愈合情况,遵医嘱按时拆线。头面部手术一般术后4-5天拆线,下腹部、会阴部手术6-7天拆线,上腹部、背部、臀部手术7-9天拆线,四肢手术10-12天拆线。
(三)饮食调理
术后初期
麻醉清醒后,若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可先少量饮水。胃肠道手术患者需待胃肠功能恢复(出现肛门排气)后,逐渐由流食(如米汤、菜汤)过渡到半流食(如粥、面条),再到普食。
营养均衡
术后饮食应富含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及适量碳水化合物,保证营养供给,促进身体恢复。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四)活动与休息
早期活动
术后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可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但需注意避免剧烈活动拉扯伤口。
充足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休息时采取舒适体位,有利于身体恢复。避免劳累,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五)并发症观察与预防
感染
注意体温变化及伤口情况,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出血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引流液颜色及量,若出现异常出血情况,及时处理。
深静脉血栓
长期卧床患者可通过穿弹力袜、进行下肢肌肉按摩及早期活动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以上是常见外科手术术前准备与术后注意事项的主要内容。不同类型手术存在差异,具体操作应严格遵循医护人员指导,以确保手术顺利及良好康复效果。
(豆玲 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