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跳突然“掉链子”,心内科急救有妙招

2025-04-18 08:0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感觉心脏猛地“咯噔”一下,或是莫名地心慌、心悸,仿佛心脏这个身体里最勤劳的“小马达”,突然“掉链子”了。这种心跳异常的情况,有时只是短暂的不适,可有时却可能是严重心脏疾病的预警信号。别担心,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心内科那些神奇的急救妙招,关键时刻能救命!

一、认识心跳“掉链子”的常见状况

(一)心律失常:心脏的“乱指挥”

正常情况下,心脏跳动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乐队,按照一定的节奏和规律演奏。而心律失常,就如同乐队的指挥突然乱了套,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比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跳能像脱缰的野马,迅速飙升到每分钟150次甚至更高,让人感觉心慌意乱、头晕目眩;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引起的心动过缓,心跳则像年迈的老人,每分钟可能只有三四十次,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就会出现乏力、眼前发黑等症状。

(二)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的“交通大堵塞”

冠状动脉是为心脏供血的“交通要道”,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就会导致冠状动脉急性堵塞,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想象一下,心脏这个“大工厂”突然断了“粮草”供应,心肌细胞开始因缺血而“罢工”甚至死亡,患者会感到剧烈的胸痛,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胸口,疼痛还可能放射到肩部、手臂、颈部等部位,同时伴有大汗淋漓、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情况十分危急。

(三)心力衰竭:心脏的“动力危机”

心脏就像一台发动机,负责把血液泵送到全身。当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严重受损,心脏无法正常完成泵血任务,就引发了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后或平躺时加重,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下肢水肿、乏力等症状。急性心力衰竭发作时,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

二、心内科急救“秘密武器”

(一)心肺复苏术:生命的“重启键”

当患者心跳骤停,心脏停止跳动,呼吸也随之停止时,心肺复苏术(CPR)就是最关键的急救手段,堪称生命的“重启键”。操作时,首先要迅速判断患者意识是否丧失,可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喊,观察有无应答;同时触摸颈动脉,判断有无搏动,若10秒内未触及搏动,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将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施救者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或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

(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心脏的“电休克疗法”

AED被称为“救命神器”,对于发生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心室颤动时,心脏肌肉像失控的舞者,无序地颤动,无法有效泵血。AED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电图,识别出需要电击除颤的心律失常,然后给予一次电击,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节律,就像给混乱的心脏“电休克”,让它重新恢复正常工作。AED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员也能在短时间内学会,在公共场所如商场、机场、地铁站等都有配备,关键时刻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三)药物急救:精准出击的“救命仙丹”

1.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的“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是心内科常用的急救药物之一,对于心绞痛发作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暂时缺血缺氧引起的胸痛,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从而迅速缓解胸痛症状。当患者出现心绞痛时,可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一般1-3分钟就能起效,药效可持续30分钟左右。如果5分钟后胸痛仍不缓解,可再含服1片,但15分钟内最多服用3片,若症状仍未改善,应立即呼叫120急救。

2.阿司匹林:抗血栓的“小卫士”: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中,阿司匹林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一旦怀疑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若无禁忌证,应立即让患者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使其快速吸收,发挥抗血栓作用,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时间。

3.肾上腺素:心跳骤停的“强心针”:肾上腺素是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关键药物,被称为“强心针”。当患者心跳骤停时,肾上腺素能兴奋心脏的β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率,使心脏重新跳动起来;同时还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通过静脉注射或气管内给药等方式给予肾上腺素,剂量和给药时机都需要精准把握。

三、急救流程:分秒必争的生命接力

(一)现场急救:争分夺秒的“黄金四分钟”

当发现有人心跳突然“掉链子”,出现心跳骤停、意识丧失等紧急情况时,现场人员要立即行动起来。首先,迅速呼叫周围人帮忙,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准确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位置、病情等关键信息。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和使用AED(如果现场有)。这最初的4-6分钟被称为“黄金四分钟”,是抢救的关键时期,每一秒都无比珍贵,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二)医院急救:多学科协作的“生命保卫战”

患者被送到医院后,心内科医生会迅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通过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明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符合溶栓指征,会尽快给予溶栓治疗,使堵塞的冠状动脉再通;若不适合溶栓或溶栓失败,会及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脏支架手术,在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撑开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供血。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医生会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或电复律治疗,纠正异常心律。在整个急救过程中,还需要护士、麻醉师、影像科医生等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三)后续治疗与康复:漫长的“康复之路”

急救成功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患者还需要进行后续的治疗和康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比如,心肌梗死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降脂、降压等药物,预防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患者需要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规律服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改善心脏功能。同时,患者要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如适当的运动康复、心理康复等,逐渐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心跳突然“掉链子”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心内科的急救知识和方法,在关键时刻就能冷静应对,为患者的生命争取更多的希望。同时,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让我们一起关爱心脏健康,让这颗生命的“小马达”永远强劲有力地跳动!

(卫曼曼 河南省胸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