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晨起咳咳咳,中医妙招助你开启清爽一天!

2025-09-01 10:3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晨起咳嗽——身体的“晨间警报”

清晨,本应是神清气爽、活力满满的时刻,可有些人却被一阵恼人的咳嗽声打破了这份宁静。晨起咳咳咳,就像是身体拉响的“晨间警报”,不仅扰人清梦,还让一整天的开场都有些“狼狈”。这咳嗽可不是没来由的,背后藏着不少健康的小秘密。它可能是夜间呼吸道积累了灰尘、痰液,身体通过咳嗽这个“清洁动作”,想要把这些“垃圾”清扫出去;也有可能是外界气候变化,早晚温差大,寒气侵袭肺部,引发了身体的保护性反应;又或者是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如咽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在清晨这个特殊时段“作祟”,让咳嗽成了每天的“必修课”。不过别担心,中医里有许多妙招,能帮咱们关掉这恼人的“警报”,轻松开启清爽的一天。

二、中医眼中的晨起咳嗽“病根”

1.肺燥津亏“干旱地”:秋天气候干燥,或者长期待在空调房中,空气湿度低,肺部就像处在一片“干旱地”。津液不足,无法滋润呼吸道,黏膜变得干燥脆弱,稍微有点刺激,就引发咳嗽。这类咳嗽往往声音嘶哑,没有痰,或者只有少量黏稠、难以咳出的痰,还伴有口干舌燥、咽喉干痒,总想要喝水润润,就像干涸的土地渴望甘霖,是肺部缺乏津液滋养的表现。

2.痰湿阻肺“泥泞路”:要是饮食不节制,偏爱甜食、油腻食物,生冷食物也照吃不误,脾胃就容易“闹脾气”,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在体内积聚,凝结成痰湿。痰湿就像堵塞在肺部道路上的“泥泞”,阻碍气机运行,导致咳嗽。这种咳嗽通常声音重浊,咳痰量多,痰液黏稠呈白色或灰白色,还感觉胸闷,胸口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身体困重,懒得动弹,仿佛被痰湿裹住了一般。

3.风寒束肺“寒风吹”:早晚温差大的时候,尤其是冬天,出门没做好保暖,风寒邪气就会趁机侵袭肺部。肺部被寒邪“捆绑”,气机收敛,肺气不宣,于是引发咳嗽。此时的咳嗽多伴有怕冷、轻度发热或不发热,流清鼻涕,咳痰清稀色白,舌头颜色淡红,舌苔薄白,就像被寒风吹过,身体本能地产生一系列抵御反应,通过咳嗽来驱散寒邪。

4.肺肾阴虚“根基弱”:对于一些久病体弱、年纪较大的人,身体的肺肾阴虚是晨起咳嗽的常见原因。肺阴亏虚,无法濡养呼吸道;肾阴不足,不能上济滋养肺脏,肺肾阴虚,就像根基不稳的大厦,稍有“风吹草动”,就出现咳嗽。咳嗽多为干咳,或痰少而黏,伴有午后潮热、盗汗、手脚心发热、腰膝酸软等症状,是身体阴虚内热、虚火上炎,灼伤肺络导致的咳嗽。

三、中医“望闻问切”——探寻咳嗽真相

1.望诊:捕捉体表“信号”:中医的望诊在判断晨起咳嗽病因上很有门道。看看面色,若面色潮红,可能提示体内有热,阴虚火旺或肺热炽盛;要是面色苍白、浮肿,多见于肺气不足或阳虚水泛。再瞧舌苔,舌苔薄白,多与风寒有关;舌苔黄腻,常表明体内有湿热,痰湿化热;舌苔少津、干裂,反映肺燥津亏。还有咽喉,咽喉红肿,一般是有热邪;咽喉淡红、微肿,可能是痰湿或虚寒。望诊就像一位敏锐的侦察兵,从体表的细微变化中,初步锁定咳嗽的“病根”。

2.闻诊:聆听气息“密码”:闻诊也不容忽视。听咳嗽声音,咳声清扬响亮,多为外感风热;咳声重浊沉闷,往往是痰湿阻肺;咳声低微无力,提示肺气虚弱。闻痰液气味,痰液无特殊气味,多属寒证、虚证;若痰液腥臭,可能是肺热壅盛,热毒内蕴,肺部有化脓性病变,如肺痈。通过仔细聆听这些气息“密码”,进一步了解咳嗽的性质,辅助诊断。

3.问诊:追溯生活“轨迹”:中医师详细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等,能挖掘出关键病因。是否吸烟、饮酒,吸烟易伤肺阴,饮酒助湿生热,都会诱发咳嗽;了解近期有无感冒、流感病史,很多晨起咳嗽是感冒后余邪未尽,缠绵不愈导致;询问居住环境,潮湿、寒冷环境易使人受寒湿之邪,干燥环境易致肺燥。问诊就像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找出咳嗽背后的生活诱因。

4.切诊:感知脉象“波动”:中医师手指搭在患者手腕上切脉,感受脉象变化。脉象浮紧,多为风寒束肺,寒邪外侵,正气抗邪于表;脉象滑数,提示体内有痰热,痰湿与热邪交结;脉象细数,常与肺肾阴虚有关,阴虚则内热,脉象反映出体内气血阴阳的虚实盛衰,结合望、闻、问诊,精准判断晨起咳嗽的症结所在。

四、中医“锦囊妙计”——止咳有良方

1.食疗养生:厨房里的“止咳药”:对于肺燥津亏型咳嗽,试试百合雪梨汤。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雪梨清热润燥、生津止渴,二者一起煮汤,每天早晨喝一碗,像给干燥的肺部“下了一场小雨”,滋润呼吸道,缓解咳嗽。痰湿阻肺的话,吃点陈皮茯苓粥。陈皮理气燥湿、化痰止咳,茯苓健脾利湿,大米煮粥,加入陈皮、茯苓,能健脾祛湿、化痰止咳,让肺部的“泥泞路”畅通起来。风寒束肺时,生姜红糖水是个经典方。生姜散寒解表、温肺止咳,红糖温中散寒、养血活血,煮水饮用,趁热喝,让身体暖起来,驱散寒邪,止住咳嗽。

2.穴位按摩:指尖上的“止咳术”:按摩列缺穴对止咳很有效,它被誉为“止咳神穴”。列缺穴位于手腕桡侧,桡骨茎突上方,简单的按揉方法是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边按揉边做吞咽动作,每次按揉3-5分钟,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能宣肺解表、止咳平喘,无论是风寒、风热咳嗽都适用。还有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轻轻揉按,顺时针、逆时针各揉50-100圈,可理气宽胸、止咳化痰,对痰湿阻肺、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效果显著。

3.中药茶饮:杯中泡出的“健康”:肺燥咳嗽,泡一杯沙参麦冬茶。沙参、麦冬滋阴润肺,玉竹生津止渴,加少许冰糖调味,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持续滋润肺阴,减轻咳嗽。若有痰热,可用鱼腥草茶。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单味鱼腥草泡茶,能清泻肺热,化解痰液,让咳嗽缓解。对于肺肾阴虚,可选用百合固金茶,百合、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等滋阴润肺、益肾填精,开水冲泡后饮用,调理肺肾阴虚体质,从根源上改善咳嗽。

4.艾灸调理:温热中的“祛咳法”:艾灸在止咳方面也有独特作用。艾灸肺俞穴,它是肺的背俞穴,能调节肺脏功能,温通肺气。将艾条点燃,距离穴位2-3厘米,温和灸10-15分钟,以穴位局部温热、泛红为度,可治疗风寒束肺、肺气不足等多种咳嗽。大椎穴位于颈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艾灸大椎能散寒解表、振奋阳气,对于风寒感冒引发的晨起咳嗽,艾灸此处,让寒邪无处遁形,快速止咳。

五、生活中的“护肺经”——预防咳嗽

1.起居有常:给肺“稳定环境”: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的脏腑得到充分休息,尤其是肺脏,夜间是其自我修复的黄金时间。清晨起床后,不要立刻开窗通风,等洗漱完毕,身体适应后再开窗,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另外,注意室内空气湿度,干燥季节可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在40%-60%,营造一个湿润舒适的居住环境,保护肺部。

2.适度锻炼:为肺“注入活力”:适当的运动能增强体质,提升肺功能。像太极拳、八段锦,动作舒缓,配合呼吸调节,能使呼吸更深、更匀,锻炼心肺功能。慢跑、散步也是不错的选择,每周坚持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在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肺部血液循环,排出浊气,让肺部充满活力,减少咳嗽的发生。

3.饮食节制:帮肺“减负”:少吃辛辣、油腻、甜食、生冷食物,这些食物容易伤脾胃、生痰湿,加重肺部负担。多吃新鲜蔬果,如白萝卜、莲藕、银耳等,白萝卜能下气消食、润肺止咳,莲藕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银耳滋阴润肺,从饮食上滋养肺部,预防咳嗽。

4.防寒保暖:给肺“穿上棉衣”:早晚温差大时,及时增减衣物,出门戴上围巾、帽子,护住颈部、头部,防止风寒邪气侵袭肺部。尤其是老人、小孩、体质虚弱者,更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引发咳嗽。

六、总结

晨起咳嗽虽恼人,但有了中医这些妙招,我们就有了应对的“武器”。从找准病因的望闻问切,到食疗、穴位按摩、中药茶饮、艾灸调理,再到生活中的全方位护肺,每一步都为开启清爽一天奠定基础。只要我们关注身体发出的“晨间警报”,运用中医智慧,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就能让肺部保持健康,每天都活力满满,告别恼人的咳嗽,享受美好的清晨时光。

(贺思奇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