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晨起咳、夜间咳、遇冷咳……中医教你按“时”按“症”来调理

2025-07-14 17:2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咳嗽,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往往给患者带来不适与困扰。尤其在晨起、夜间或是遇冷时,咳嗽症状尤为明显。中医理论认为,咳嗽的成因多样,需根据具体症状与时间特点进行精准辨证与调理。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出发,详细阐述如何按“时”按“症”来调理咳嗽。

一、咳嗽的时间特点与病因分析

1.晨起咳嗽

病因分析:晨起咳嗽多因肺气不宣,夜间痰液积聚于呼吸道所致。此外,夜间受凉或室内空气干燥也可能引发晨起咳嗽。

调理方法:

按摩:可按摩天突穴、膻中穴,以疏通经络、调节肺气。

食疗:饮用陈皮雪梨水,有助于润肺化痰、缓解咳嗽。

日常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夜间受凉。

2.夜间咳嗽

病因分析:夜间咳嗽多与肺阴亏虚、痰热蕴肺有关。夜间人体阳气内敛,阴气上升,若肺气不足或痰热扰肺,则易引发咳嗽。

调理方法:

按摩:重点按摩肺俞穴,以宣肺止咳、清热润燥。

中药治疗:选用具有滋阴润肺、清热化痰功效的中药,如沙参、麦冬、浙贝母等。

食疗:适量食用冰糖雪梨水,有助于润肺止咳。

3.遇冷咳嗽

病因分析:遇冷咳嗽多因外感风寒所致,风寒之邪侵袭肺脏,导致肺气不宣,咳嗽不止。

调理方法:

按摩:按揉肺俞、风门等穴位,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中药治疗:选用麻黄、桂枝等具有温肺散寒、宣肺止咳作用的中药。

食疗:饮用生姜红糖水,有助于温肺散寒、止咳化痰。

二、中医止咳的按摩手法与注意事项

1.常用穴位及手法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中央凹陷处,用食指指腹以打圈方式轻揉3分钟,能缓解喉咙干痒。

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拇指交替按压时配合缓慢深呼吸,可快速平息咳嗽。

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握拳用指关节上下推擦至皮肤微热,对夜间咳嗽效果明显。

太渊穴:在腕横纹桡侧凹陷处,拇指持续点按30秒后松开,重复五次能增强肺功能。

2.具体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洗净双手后搓热掌心,让患者保持坐姿或仰卧位。每个穴位操作前涂抹少量薄荷油或润肤霜减少摩擦,手法力度以患者能承受的酸胀感为宜。单次按摩总时长控制在15分钟内,急性咳嗽每天三次,慢性症状早晚各一次。

注意事项:天突穴按压时避免压迫气管;儿童按摩需将力度减半;皮肤破损、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妇女禁止进行穴位按摩;刚进食后需间隔一小时再操作;过程中出现心慌气短要立即终止。

三、日常护理与预防调养

1.日常护理

饮食调整:避免食用海鲜及冰冷食物,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瘦肉等。

生活习惯:外出佩戴棉质围巾保护颈部穴位,养成睡前热水泡脚习惯促进气血循环。

环境改善: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有利于减轻咳嗽。适当运动能增强体质,减少咳嗽的发生。

2.预防调养

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避免风寒:在春秋季节交替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心情舒畅:情绪波动过大易导致咳嗽加重,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病情恢复。

结语

咳嗽虽为常见症状,但其病因多样,需根据具体症状与时间特点进行精准辨证与调理。中医治疗咳嗽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按摩、中药、食疗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加强日常护理与预防调养,有助于降低复发率。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以早日康复。

(叶守姣 南阳市中医院 老年病三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