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这些护理要点提升恢复效果

2025-04-17 09:2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脑卒中患者的居家康复护理是促进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居家环境优化、功能康复训练及并发症预防管理三个维度,系统阐述科学护理要点,为患者家庭提供规范化照护指南。

一、居家环境优化:构建安全便利空间

(一)安全设施配置

1. 地面防滑处理:对浴室、走廊等易湿滑区域采用防滑地砖或铺设防滑垫,降低跌倒风险。

2. 扶手系统安装:在床边、马桶旁及楼梯两侧安装稳固扶手,高度以患者站立时手掌自然握持为宜(约80-90cm)。

3. 无障碍通道设计:确保轮椅通行宽度≥80cm,移除门槛或加装斜坡板,方便移动辅助器具使用。

(二)生活区域适老化调整

1. 卧室改造:选择高度45-50cm的病床,便于患者上下床;床头配备呼叫铃,确保紧急情况可及时求助。

2. 卫生间优化:安装坐便器增高垫(高度增加10-15cm),配备淋浴椅及长柄沐浴刷,提升自主洗漱安全性。

3. 厨房适能调整:将常用餐具、厨具放置于橱柜低层(距地面1.2m以下),采用单手操作厨具,减少肢体活动负担。

(三)辅助器具科学选用

1. 运动辅助器具:平衡训练期使用四脚拐杖,提供稳定支撑;步行能力恢复期可借助助行器逐步过渡至单拐。

2. 生活自助器具:配置防抖餐具、加粗手柄餐具,便于自主进食;下肢活动受限者使用穿袜器、鞋拔子等,降低穿衣难度。

二、功能康复训练:精准提升自理能力

(一)运动功能阶梯式训练

1. 卧床期训练:

1.1 桥式运动:仰卧屈膝,臀部抬离床面,维持5-10秒/次,增强腰背肌及骨盆控制能力。

1.2 翻身训练:从被动翻身(家属辅助)过渡至主动翻身(利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每日3组,每组5-10次。

2. 坐位平衡训练:采用三级训练法,先扶持坐位保持(Ⅰ级),再过渡至无支撑静态坐位(Ⅱ级)、动态坐位(伸手取物,Ⅲ级),每次训练10-15分钟。

3. 步行训练:初期借助减重步态训练器减轻下肢负荷,逐步过渡至平地步行,注意保持患侧足跟先着地,每日2-3次,每次10-20分钟。

(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1. 穿衣训练:遵循“先患侧后健侧”原则,即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再脱患侧,逐步提升独立穿衣能力。

2. 进食训练:从糊状食物开始,使用浅口餐具,鼓励用健手辅助患手进食;吞咽功能障碍者需经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后,调整饮食质地(如软食、半流食)。

3. 个人卫生管理:使用长柄沐浴刷清洁背部,借助带吸盘的扶手固定身体,避免滑倒;鼓励自行刷牙、洗脸,每日完成基础清洁。

(三)认知语言康复干预

1. 记忆训练:通过图片分类、数字复述(如电话号码)、回忆近期事件(如昨日晚餐内容)等方式,每日训练10-15分钟。

2. 语言刺激疗法:从单字发音(如“水”“门”)开始,逐步过渡至短句表达(如“我要喝水”“今天天气晴”),家属需耐心倾听并给予正向反馈。

3. 执行功能训练:制定简单购物清单,让患者按清单整理物品或模拟超市购物场景,锻炼计划能力与逻辑思维。

三、并发症预防管理:筑牢康复安全底线

(一)肢体功能维护

1. 良肢位持续管理:每2小时调整体位,仰卧位时患侧肩背部垫枕,避免上肢下垂;侧卧位时在双膝间垫枕,维持下肢功能位。

2. 关节被动活动:每日3次对患侧肩、肘、腕、髋、膝、踝关节进行全范围被动运动,每个关节屈伸、旋转5-10次,预防关节僵硬。

3. 肌肉按摩护理:从近端向远端轻柔按摩患侧肢体肌肉,每次10-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肌肉萎缩。

(二)常见并发症预防

1. 肺部感染防控:定时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吸气后屏气3秒再咳出),必要时使用化痰药物。

2. 深静脉血栓(DVT)预防:清醒状态下每小时进行5-10次踝泵运动(背伸-跖屈动作),穿戴医用弹力袜(需医生评估型号),避免下肢长时间下垂。

3. 压疮预防性护理:使用气垫床或减压坐垫,骨突部位(骶尾部、足跟)可贴泡沫敷料;每日检查皮肤,发现红肿及时减压并调整体位。

(三)营养与用药精细化管理

1. 吞咽功能评估: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初步筛查,Ⅰ级(无呛咳)可正常进食;Ⅱ-Ⅲ级(呛咳但能完成吞咽)需调整为软食或糊状食物;Ⅳ-Ⅴ级(频繁呛咳)需鼻饲饮食。

2. 营养支持原则:给予高蛋白(如鱼、蛋、豆制品)、高纤维(如蔬菜、燕麦)、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热量摄入约20-25kcal/kg,保证营养均衡。

3. 用药监督管理:使用分剂量药盒按早、中、晚分装药物,建立用药记录单,避免漏服或误服;定期清理过期药品,确保用药安全。

四、康复管理关键模式与原则

(一)“3+3”高效训练模式

1.1 时间规划:每日安排3次训练(上午、下午、晚间),每次3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

1.2 强度调整:根据患者耐受度逐步增加训练量,如步行距离从50米/次增至200米/次,每周评估进展并优化方案。

(二)“三防”核心管理重点

1. 防跌倒:环境保持无障碍物,患者活动时需有人陪伴;穿着防滑鞋,避免穿拖鞋或袜子行走。

2. 防误吸:进食时取坐位或头部前倾30°,避免谈笑;呛咳时立即停止进食,拍打背部帮助清除异物。

3. 防抑郁: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鼓励参与社交活动(如社区康复小组),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干预。

脑卒中居家康复是一项长期工程,建议持续6-12个月系统训练,并每月进行功能评估(如Fugl-Meyer运动量表)。通过科学环境改造、精准功能训练及并发症主动预防,可显著提升患者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助力回归家庭与社会。

(张雪芳 郏县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