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胃溃疡:胃黏膜“破洞”会癌变吗?规范治疗与养护要点

2023-06-16 18:0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3853

“饭后半小时,上腹部就像被火灼一样痛,吃点抗酸药能缓解,可总是反复发作……”许多胃溃疡患者都有这样的困扰。作为消化科常见疾病,胃溃疡看似是胃黏膜的“小破洞”,却可能引发出血、穿孔甚至癌变。本文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胃溃疡的成因、癌变风险及科学应对策略,帮助患者走出误区,实现规范治疗与养护。

一、认识胃溃疡:胃黏膜为何会“破洞”?

胃溃疡是指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溃疡性损伤,深度可达黏膜肌层甚至更深。正常情况下,胃黏膜有一层“保护屏障”(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能抵御胃酸侵蚀,但当“攻击因子”超过“防御因子”时,就会形成溃疡。

核心致病因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

约70%-90%的胃溃疡与HP感染相关。细菌分泌的尿素酶和毒素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促进胃酸分泌,引发炎症和溃疡。

2.胃酸与胃蛋白酶失衡

胃酸过多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长期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会刺激胃酸分泌,而胃黏膜防御功能减弱(如衰老、吸烟)时,胃酸就会“自我消化”胃壁。

3.药物损伤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等,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合成,削弱屏障功能。

4.生活习惯与遗传

-吸烟:尼古丁收缩胃黏膜血管,减少血流,延缓愈合;

-饮酒:酒精直接腐蚀胃黏膜;

-遗传:部分家族性胃溃疡与基因易感性相关。

二、典型症状:如何区分胃溃疡与其他胃病?

胃溃疡的症状具有一定规律性,可通过以下特点初步判断:

-疼痛部位:中上腹偏左或剑突下,可放射至背部;

-疼痛时间:餐后0.5-1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缓解(“餐后痛”),与胃酸分泌高峰重叠;

-伴随症状:胃胀、反酸、烧心、食欲不振,少数人可能出现黑便(提示胃出血)。

需警惕的危险信号:

-疼痛规律改变(如变为持续性疼痛或空腹痛),可能提示溃疡恶化或合并幽门梗阻;

-体重骤降、贫血(面色苍白、乏力),需排除胃癌;

-突发剧烈腹痛、腹肌紧张(板状腹),可能是溃疡穿孔,需立即就医。

三、胃溃疡会癌变吗?哪些情况需警惕?

癌变风险与概率

胃溃疡本身是良性疾病,但久治不愈的胃溃疡(尤其是巨大溃疡)可能发生癌变,转化为胃腺癌。据统计,胃溃疡癌变率约为1%-5%,以下因素会增加风险:

-溃疡直径>2.5厘米(巨大溃疡);

-反复复发、病程超过5年;

-合并HP持续感染;

-溃疡位于胃窦部或胃小弯侧(胃癌好发部位)。

如何早期识别癌变?

-胃镜+活检:确诊胃溃疡后,医生会通过胃镜观察溃疡形态,并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鉴别良性溃疡与恶性肿瘤(癌性溃疡多表现为边缘不规整、底部凹凸不平、易出血)。

-定期复查:

-良性溃疡:治疗4-6周后需复查胃镜,确认愈合情况;

-疑似癌变溃疡:需在治疗后2-3个月再次活检,排除“假愈合”(癌变组织表面结痂,掩盖真实病情)。

四、规范治疗:从“杀幽”到“修复”的全周期方案

胃溃疡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消除病因、缓解症状、促进愈合、预防复发和并发症。治疗方案需根据病因个性化制定。

1.根除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

-四联疗法(主流方案):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抑制胃酸(早餐前30分钟服用);

✅铋剂:如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保护胃黏膜(餐前1小时服用);

✅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需青霉素皮试阴性),或甲硝唑+四环素(针对耐药菌),餐后服用。

-疗程:10-14天,停药4周后复查碳13呼气试验,确认HP是否根除。

2.抑制胃酸分泌

-PPI类药物:是治疗胃溃疡的首选,抑酸作用强,促进溃疡愈合速度快于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

-服药时间:晨起空腹或餐前30分钟,每日1次,疗程6-8周(小溃疡)或8-12周(巨大溃疡)。

3.保护胃黏膜

-铋剂:除了抗HP,还能在溃疡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绝胃酸和食物刺激。

-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替普瑞酮,促进黏液分泌和上皮细胞再生。

4.手术治疗(少数情况)

-适应症:

-溃疡大出血,药物止血无效;

-急性穿孔(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引发腹膜炎);

-瘢痕性幽门梗阻(呕吐隔夜宿食,胃扩张);

-高度怀疑癌变,活检不能确诊。

-术式:传统胃大部切除术或腹腔镜下溃疡修补术,需根据病情选择。

五、饮食养护:加速愈合的“黄金食谱”原则

胃溃疡患者的饮食需遵循“温和、少刺激、促修复”原则,避免加重胃负担。

1.急性期(活动性溃疡)

-目标:减少胃酸分泌,减轻疼痛,促进溃疡面初步愈合。

-饮食要点:

-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蒸蛋羹、豆腐脑(避免过烫,温度接近体温为宜);

-少量多餐:每日5-6餐,每餐量约200-300ml,避免胃过度扩张;

-避免食物:一切辛辣、油腻、酸性食物(如柑橘、醋)、粗杂粮(如糙米、燕麦)、含咖啡因的饮料。

2.愈合期(症状缓解后)

-目标:逐步恢复正常饮食,补充营养,增强黏膜修复能力。

-饮食要点:

-软食为主:软米饭、面条、蒸鱼肉、炖烂的瘦肉、去皮鸡肉;

-增加富含维生素A和锌的食物:胡萝卜(熟吃)、动物肝脏(每周1次)、牡蛎(每周2次),促进黏膜上皮修复;

-适当摄入膳食纤维:煮熟的菠菜、冬瓜、土豆泥,改善便秘(避免生蔬菜和凉拌菜)。

3.康复期(溃疡愈合后)

-目标:预防复发,建立健康饮食习惯。

-饮食要点:

-规律三餐:每日固定用餐时间,每餐七八分饱,避免暴饮暴食;

-细嚼慢咽: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抑菌作用,充分咀嚼可减少胃的消化负担;

-避免诱发因素:戒烟酒,少吃腌制食品(亚硝酸盐伤胃)、加工肉类(含亚硝胺)。

4.适合胃溃疡的“养胃食物”

-蜂蜜:含葡萄糖和果糖,可调节胃酸分泌(注意:餐前1小时少量服用,避免刺激胃酸);

-香蕉:成熟香蕉含果胶和5-羟色胺,可保护胃黏膜,缓解胃酸刺激;

-甘蓝汁:含维生素U(甲硫氨酸硫代磺酸),促进溃疡愈合(生榨需少量饮用,避免过凉)。

六、日常护理:避开“伤胃”习惯,促进康复

1.情绪管理

-压力和焦虑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胃酸分泌,建议通过冥想、正念呼吸或兴趣爱好缓解情绪(如绘画、听音乐)。

2.避免药物伤胃

-非必要不服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如需止痛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

-必须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或降压药(如钙通道阻滞剂)者,需与胃黏膜保护剂同服,并定期监测胃镜。

3.戒烟限酒

-吸烟使溃疡愈合速度减慢50%,复发率增加1倍以上;

-酒精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延缓修复,必须戒酒。

4.运动与休息

-急性期以休息为主,避免剧烈运动;

-缓解期可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瑜伽),促进胃肠蠕动,但避免餐后立即运动(建议餐后1小时再活动)。

七、常见误区澄清:这些“经验”可能延误病情

误区1:“胃溃疡治好了就不用复查”

❌即使症状消失,也需复查胃镜确认溃疡完全愈合(约20%患者存在“症状缓解但溃疡未愈”的情况)。HP阳性患者还需复查呼气试验,确保细菌根除。

误区2:“胃溃疡患者只能吃流食”

❌长期流食会导致胃动力退化,愈合期应逐步过渡到软食和正常饮食,只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即可。

误区3:“抗酸药吃越多越好”

❌过度抑制胃酸会影响消化功能,甚至导致萎缩性胃炎。需按医嘱足疗程服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误区4:“偏方治溃疡更安全”

❌网传“喝醋养胃”“吃生花生护胃”等没有科学依据,反而可能刺激胃酸分泌。胃溃疡治疗必须依赖规范药物,偏方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八、预防复发:从“治未病”到“防复发”的全策略

胃溃疡的复发率较高(每年约30%-50%),以下措施可降低复发风险:

-彻底根除HP:HP持续感染是复发的主要原因,根除后复发率可降至10%以下;

-定期体检:有胃溃疡病史者每年做一次胃镜+HP检测,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

-高危人群筛查:胃癌家族史、长期吸烟者、萎缩性胃炎患者,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胃镜。

九、总结:胃溃疡管理的“三要三不要”

-三要:

✅要规范治疗:足疗程用药,不擅自停药;

✅要定期复查:确认愈合与HP根除情况;

✅要科学饮食:避免刺激,均衡营养。

-三不要:

❌不要依赖症状判断病情:无症状不代表溃疡愈合;

❌不要忽视癌变信号:疼痛规律改变、体重下降需警惕;

❌不要抱有侥幸心理:HP感染必须根治,不可拖延。

胃黏膜的修复需要时间和耐心,就像对待皮肤上的伤口一样,胃溃疡的愈合也需要精心护理。记住,规范治疗是“治愈”的基础,科学养护是“防复发”的关键。通过正确的应对方式,大多数胃溃疡患者都能实现彻底愈合,远离癌变风险,重获胃健康。

(胡晓燕 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 消化血液内科 主管护师)

0
0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