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疾病或意外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提到手术,家长们往往忧心忡忡,而儿童麻醉更是让他们心生恐惧。其实,儿童麻醉是保障孩子顺利接受手术、减轻痛苦的关键环节,在现代医学的精密保障下,正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助力小患者们重获健康。
一、儿童为何需要麻醉
儿童在面对手术时,由于年龄小、认知和表达能力有限,很难像成年人一样配合手术操作。手术中的疼痛和不适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和生理应激反应。麻醉的首要作用便是消除手术中的疼痛,让孩子在无痛的状态下完成手术。比如常见的儿童疝气修补术,如果没有麻醉,手术中的疼痛会使孩子哭闹挣扎,不仅无法顺利进行手术操作,还可能因过度应激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一系列生理紊乱,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更大威胁。此外,麻醉还能使孩子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安静不动,为手术医生创造良好的操作条件,从而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成功率。
二、儿童麻醉安全吗
这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现代儿童麻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安全性有充分保障。麻醉医生在实施麻醉前,会对孩子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包括孩子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过敏史等。通过详细的问诊和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等,了解孩子的身体基础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在麻醉药物的选择上,医生会选用经过大量临床验证、对儿童身体影响极小的药物。并且,这些药物在体内代谢迅速,不会在孩子体内长时间残留。例如,常用的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它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的特点,在停止吸入后,孩子能在较短时间内清醒,恢复自主呼吸等生理功能。在麻醉过程中,先进的监测设备更是时刻守护着孩子的生命安全。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重要生理指标,一旦出现任何异常,麻醉医生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孩子在整个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平稳。
三、儿童常用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这是儿童手术中较为常见的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分为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两种途径。吸入麻醉通常是让孩子通过面罩吸入含有麻醉气体的混合气体,如前面提到的七氟烷。这种方式诱导过程相对舒适,孩子在玩耍过程中逐渐进入睡眠状态,就像“睡着了”一样,不会感觉到痛苦。静脉麻醉则是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孩子快速进入麻醉状态。全身麻醉能让孩子在手术全程处于无意识、无痛觉的状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无论是哪种方式,麻醉医生都会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手术类型等精确计算药物剂量,严格控制麻醉深度,确保既满足手术需求,又保障孩子安全。
局部麻醉:在一些相对简单、手术范围较小的手术中,局部麻醉也会被应用。比如体表的小肿物切除手术等。局部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部位周围,使该部位的神经传导暂时被阻断,从而产生局部麻醉效果。孩子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但手术部位不会感到疼痛。这种麻醉方式对孩子全身影响较小,术后恢复也相对较快。不过,由于儿童配合度较低,单独使用局部麻醉的情况相对较少,有时会与基础麻醉(使孩子处于浅睡眠状态的一种辅助麻醉方式)联合应用,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四、麻醉前后的注意事项
麻醉前: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要如实向医生告知孩子的健康状况,包括近期是否有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家族遗传病史等。这些信息对于医生评估孩子能否耐受麻醉以及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至关重要。其次,按照医生的要求做好术前禁食禁水。一般来说,婴幼儿术前禁食母乳4小时,禁食配方奶6小时,禁食固体食物8小时,禁水2 - 3小时。严格遵守禁食禁水时间,是为了防止在麻醉过程中孩子发生呕吐、误吸,避免堵塞呼吸道,引发窒息等严重后果。
麻醉后:孩子术后回到病房,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全身麻醉后的孩子在苏醒初期可能会出现烦躁、哭闹等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家长要耐心安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呼吸、面色是否正常,伤口有无渗血等情况。如果发现孩子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伤口渗血较多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在饮食方面,也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逐步恢复。一般在孩子完全清醒、麻醉药物作用基本消退后,先给予少量温水,观察孩子有无呛咳等不适,若无异常,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儿童麻醉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医疗技术,是保障儿童顺利接受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家长们无需过度担忧,只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麻醉前后的各项准备和护理工作,就能让孩子在安全、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早日恢复健康,继续快乐成长。
(张丽媛 河南省人民医院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