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暑急救,急诊内科的小贴士

2025-04-21 15:0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天气频发,中暑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中暑不仅会让人感到不适,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中暑急救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一种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其病因主要是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临床表现为大汗、头晕、眩晕、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神志不清等。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依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包括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三种类型,这几种类型可能在同一患者身上先后或同时出现,且常常难以区分,而热射病是其中病情最为严重的一种。

二、中暑急救的具体步骤

1.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当中暑发生时,首要任务是将患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可以是室内的空调房、走廊,也可以是室外的树荫下等。避免患者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以减少体温的进一步上升,降低中暑症状的严重程度。在转移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平躺,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2.解开衣物促进散热

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后,应立即解开患者的衣物,特别是紧身或厚重的衣物。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散热,降低体温。如果患者的衣物被汗水湿透,应尽快更换干爽的衣物,以提高散热效果。

3.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是中暑急救的关键环节。可以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这些部位血管丰富,通过冷敷可以快速传导热量,降低血液温度,进而降低体温。如果没有冰袋,也可以用冷水浸湿毛巾进行冷敷。此外,还可以用温水擦拭患者的全身,水分蒸发能带走热量,有助于降温。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物理降温时,冰块或冰袋不宜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以免造成冻伤。同时,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应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以免体温过低。

4.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中暑患者往往伴有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过多。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至关重要。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给予适量的淡盐水、运动饮料或绿豆汤等。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每次100-150毫升,每隔15-20分钟喂一次,避免快速大量饮水加重心脏和胃肠道负担。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意识不清或抽搐的患者,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呕吐或窒息。此时,应让患者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在急救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心跳等生命体征。可以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了解降温效果。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深度,若呼吸急促、困难,可能提示病情较重。触摸患者脉搏,判断心跳是否规律、有力。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严重症状,或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如体温持续不降、呼吸微弱、心跳过快或过慢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6.紧急送医

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如热射病患者,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运送途中,要继续进行物理降温,并保护患者的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可以用冰袋敷在患者的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等部位,以降低体温并保护重要脏器。

三、中暑急救的注意事项

不要过度刺激患者:在中暑急救过程中,要避免过度刺激患者,以免引起二次伤害。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如果患者口腔内有异物,应小心清除。

预防中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中暑的发生。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运动或生活;注意补充水分和盐分;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

中暑急救需争分夺秒,掌握正确方法至关重要。迅速转移、散热降温、补水观察,每一步都关乎患者安危。重症患者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同时,日常预防不可忽视,合理作息、科学补水,方能远离中暑威胁,守护夏日健康。

 

(郭哨恺 安阳市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