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神经介入:大脑血管的“超级英雄”,咋拯救堵塞与破裂

2025-04-23 07:5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医学的舞台上,神经介入技术宛如一位身怀绝技的“超级英雄”,在大脑血管疾病的危机时刻挺身而出,拯救着无数患者的生命。那么,神经介入究竟是如何施展它的神奇“魔法”,拯救堵塞与破裂的大脑血管的呢?

诊断利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是神经介入在诊断方面的“王牌武器”。它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设备(DSA,俗称大C臂)的指引,通过选择性插管技术将对比剂注入脑或脊髓血管。在造影剂的显影技术下,医生能够在显示屏上清晰看到患者血管的动态成像。这一技术能够多角度、多方位地查看血管狭窄、堵塞以及血管畸形状况,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例,医生可以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精准判断血管病变的病因学诊断,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它还能尽早发现小病变中的大问题,提前判断及干预,保护患者,避免风险。就像一位精准的“侦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威胁大脑血管健康的蛛丝马迹。

拯救堵塞:多种手段精准疏通

当大脑血管出现堵塞时,神经介入技术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疏通大师”,通过多种手段进行精准疏通。

- 溶栓药物:通过导管直接将溶栓药物送达堵塞部位,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初期,溶栓药物能够迅速发挥作用,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让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为脑组织恢复供血供氧争取宝贵时间。

- 机械取栓:利用特殊设计的取栓装置,如支架型取栓器,捕捉并取出堵塞血管的血栓。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医生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等路径,将导管精准送达堵塞部位,然后使用取栓装置将血栓取出,使闭塞的大血管开通,迅速恢复脑部血流供应,挽救受损的脑组织,改善神经缺损症状,从而减轻或避免残疾甚至死亡。

- 球囊扩张与支架植入:对于动脉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可使用球囊扩张血管,必要时植入支架,保持血管通畅。医生通过导管将微球囊送至狭窄血管处,扩张血管后放入支架,使血管血流再通。

抵御破裂:栓塞与修复双管齐下

当大脑血管出现破裂时,神经介入技术则化身为“守护卫士”,通过栓塞与修复双管齐下的方式抵御破裂。

- 介入栓塞术:主要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使用微导管将弹簧圈送至动脉瘤内,填塞动脉瘤,达到防治动脉瘤破裂的目的。动脉瘤多因动脉壁先天性缺陷或后天性退变,在血流冲击下形成瘤样扩张,瘤壁破裂会导致出血。介入栓塞术通过填塞弹簧圈,阻止血流进入动脉瘤,降低破裂风险。

- 支架置入术:在治疗颈部及脑部血管狭窄时,除了球囊扩张外,还可以将人工制作的支架放入狭窄血管,以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对于一些复杂的血管破裂情况,如较大的脑动静脉畸形,神经介入技术可以先部分栓塞畸形血管,缩小体积,控制血流量,再行手术切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愈率。

微创优势:安全高效,恢复快

神经介入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微创性。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它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创口大小仅有米粒般大,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也相应减少。由于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一般术后3—5天就可以出院。

以浙大四院神经介入团队为例,他们365天轮番值守,24小时待命,为脑卒中患者及时完成手术。在春节假期,他们接连为多位脑卒中患者及时完成手术,取出脑血栓,恢复大脑血供,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术后,患者很快就能恢复功能,恢复正常生活。

未来展望:科技引领,无限可能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型介入器械的研发,神经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它作为脑血管堵塞和破裂治疗的“超级英雄”,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着医学领域的革新与发展。

神经介入技术,这位大脑血管的“超级英雄”,正以其精准的诊断、多样的治疗手段、微创的优势和无限的潜力,为无数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与健康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技术能够不断进步,为更多患者创造奇迹。

(张敏 商丘市立医院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