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日间手术室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以高效、便捷的特点,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并能尽快恢复。然而,如同任何医疗环境一样,日间手术室也并非一帆风顺,各种突发状况随时可能发生。这就需要外科护理团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 “变数应对术”,保障患者的安全与手术的顺利进行。
一、手术中出血:争分夺秒的止血行动
手术过程中出血是较为常见且危险的突发状况。一旦发生,护理人员必须迅速作出反应。首先,要准确评估出血的程度,通过观察出血量、出血速度以及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来判断情况的紧急性。如果出血较为轻微,可协助医生采用压迫止血的方法,利用纱布等物品对出血部位施加适当压力,同时密切观察出血是否停止。
但若是大量出血,情况则刻不容缓。护理人员需立即准备好止血所需的各种器械和材料,如止血钳、缝合线等。迅速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如结扎出血血管,以从根源上制止出血。在这期间,还要保证患者的血容量稳定,及时为患者补充血液和液体,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防止患者因失血过多而陷入休克。同时,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二、患者突发过敏反应:快速识别与救治
患者在手术中可能因接触到药物、消毒剂或其他过敏原而突发过敏反应。护理人员要敏锐地观察患者的症状,常见的过敏表现包括皮肤瘙痒、红斑、皮疹,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喉头水肿,以及心血管系统症状,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一旦怀疑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快速为患者吸氧,改善其缺氧状态,同时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对于出现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的患者,必要时需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确保呼吸道通畅。在整个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持续安抚患者的情绪,因为患者在突发过敏时往往会感到恐惧和焦虑,稳定的情绪有助于缓解病情。
三、麻醉相关并发症:多维度的监护与处理
麻醉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但也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例如,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还可能导致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等严重后果。护理人员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如在麻醉前指导患者禁食禁水,以减少胃肠道内容物。一旦患者发生呕吐,应迅速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呕吐物,防止误吸。
另外,麻醉过程中患者还可能出现低血压、高血压等循环系统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若出现低血压,可通过加快输液速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方法提升血压;若为高血压,则需根据医嘱给予降压药物,并查找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如疼痛刺激、患者紧张等,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率、心律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等问题。
四、术后伤口裂开:细致观察与妥善处理
术后伤口裂开虽然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会对患者的恢复产生严重影响。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要加强对伤口的观察,尤其是在患者活动、咳嗽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下,要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以及伤口边缘是否有分离迹象。
如果发现伤口裂开,应立即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进一步增加伤口张力。对于轻度的伤口裂开,可采用清洁伤口后用蝶形胶布牵拉固定的方法,促进伤口愈合。若伤口裂开较大,有组织外露等情况,则需及时通知医生,准备进行伤口重新缝合等处理。在此过程中,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伤口裂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减轻患者的担忧。
日间手术室外科护理面对的突发状况多种多样,每一种都考验着护理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准确评估、快速反应、密切配合以及精心护理,护理人员能够有效地应对这些突发状况,为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保驾护航。这不仅体现了外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展示了医疗团队在保障患者健康过程中的坚定决心和专业素养。
(李慢慢 周口市中心医院 日间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