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性好动,且身体发育尚未成熟,面对窒息、惊厥等突发状况时往往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这些紧急情况不仅发病急、变化快,若未能及时处理,还可能危及生命。掌握儿科急救护理知识,是家长、教师及相关人员守护儿童健康的必备技能。以下将详细介绍常见儿科突发状况的应对方法,帮助大家在关键时刻冷静施救。
一、儿童窒息: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
儿童窒息多因异物吸入、呕吐物堵塞气道或衣领过紧等原因导致,其中异物吸入是婴幼儿窒息的常见诱因,如坚果、硬币、小玩具零件等。当儿童发生窒息时,会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剧烈呛咳,严重时无法发声、失去意识。此时,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一)海姆立克急救法
1. 1岁以下婴儿: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手臂上,用手支撑其头部和颈部,手臂贴着婴儿前胸,另一手固定婴儿下颌角。用手腕力量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打5次,观察异物是否排出。若未排出,将婴儿翻转至面朝上,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用两根手指快速按压5次,重复操作直至异物排出 。
2. 1岁以上儿童:施救者站在儿童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儿童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膝盖微弯。让儿童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使其身体前倾、头部略低、嘴巴张开。一手握拳,拇指顶住儿童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抱住握拳的手,快速、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上腹部,重复动作,直至异物排出 。
(二)清除呼吸道异物
若发现儿童口中有明显异物,可用手指小心钩出,但避免盲目抠挖导致异物深入。若儿童失去意识,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将儿童平放于硬板上,解开衣领和腰带,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重叠或单手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捏住儿童鼻子,口对口缓慢吹气,每次持续1秒以上,观察胸廓是否起伏),循环操作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
二、儿童惊厥:稳定病情,避免二次伤害
惊厥俗称“抽风”,是儿童常见的急症,多由高热、感染、癫痫、脑部疾病等引起。发作时,儿童突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头后仰,面部及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呼吸急促甚至暂停,口唇青紫 。遇到儿童惊厥,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将儿童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和腰带,防止呕吐物、分泌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若口腔内有呕吐物,需及时清理,但切勿将任何物品强行塞入儿童口中,避免损伤牙齿或造成误吸。
(二)防止意外伤害
在儿童身体两侧垫软物(如枕头、毛巾),避免抽搐时碰撞周围硬物导致受伤。不要强行按压或牵拉儿童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脱臼。若惊厥发生在进食或哺乳后,需将口中食物清理干净,防止呛入气道 。
(三)及时降温与就医
若惊厥由高热引起,可用湿毛巾或退热贴敷在儿童额头降温,或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帮助散热。记录惊厥发作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长及表现,在惊厥停止后,尽快送往医院就诊。若惊厥持续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伴有呼吸困难、高热不退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三、其他常见急症的应急处理
(一)中暑
儿童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在高温环境下易中暑。若发现儿童面色潮红、多汗、头晕、恶心,应迅速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清凉饮料 。若出现体温升高、意识模糊等重症表现,需用冰袋置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降温,并及时送医。
(二)烧烫伤
立即用流动的凉水冲洗烧烫伤部位15 - 30分钟,降低局部温度,缓解疼痛。冲洗后,轻轻脱去受伤部位的衣物,避免强行撕扯导致皮肤破损。若烧烫伤面积较大或情况严重,用干净纱布或毛巾覆盖伤口,避免感染,尽快前往医院治疗 。
儿科突发状况往往事发突然,掌握正确的急救护理方法,能够在关键时刻为儿童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家长和相关人员应定期学习急救知识,通过模拟演练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加强对儿童的日常照护,减少意外发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