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急诊室里,时常会出现这样令人揪心的场景:孩子突然浑身抽搐、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家长们惊慌失措、手足无措。这很可能是高热惊厥发作了。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症,多见于 6 个月至 5 岁的孩子,尤其在体温骤升时容易发生。面对这种突发状况,掌握正确的急救与预防方法,能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认识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简单来说,是指儿童在发热过程中,体温快速上升或下降阶段出现的惊厥发作。它的发生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密切相关。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对下级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当体温急剧升高时,大脑神经细胞的异常放电就容易引发惊厥。
高热惊厥通常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种类型。单纯性高热惊厥最为常见,发作时间一般不超过 15 分钟,表现为全身性强直 - 阵挛发作,也就是孩子会突然失去意识,全身肌肉强直收缩,随后出现四肢有节律的抽动,发作后孩子很快恢复清醒,且在一次发热病程中通常只发作一次。复杂性高热惊厥相对少见,发作时间较长,超过 15 分钟,可表现为局部性发作,在一次发热病程中可能多次发作,还可能伴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了解这些类型,有助于家长和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二、高热惊厥的正确急救方法
当孩子突发高热惊厥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能因为过度紧张而做出错误的急救行为。以下是正确的急救步骤:
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将孩子平放在平坦、安全的地方,如地板或床上,解开孩子的衣领、扣子等束缚物,让孩子的头偏向一侧,这样可以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
防止意外伤害:移开孩子身边的尖锐物品和危险物品,避免孩子在抽搐过程中受伤。不要强行按压孩子的身体,因为在惊厥发作时,孩子的肌肉处于强直收缩状态,强行按压可能会导致骨折或脱臼。
记录发作时间:用手机或手表记录孩子惊厥发作的起始和结束时间,这对于医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非常重要。
不要往嘴里塞东西: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咬到舌头,会往孩子嘴里塞毛巾、筷子等物品,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惊厥发作时,孩子的牙关紧闭,强行塞入异物可能会损伤孩子的口腔、牙齿,甚至导致窒息。
及时就医:如果孩子惊厥发作时间超过 5 分钟,或者在一次发热病程中反复惊厥,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即使孩子惊厥发作后很快恢复正常,也建议在 24 小时内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明确发热原因,排查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疾病。
三、高热惊厥后的注意事项
孩子惊厥发作结束后,家长仍不能掉以轻心。此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情况。如果孩子体温仍然较高,可以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帮助散热;也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同时,让孩子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
在饮食方面,要给予孩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鼓励孩子多喝水,补充因发热而流失的水分,防止脱水。
四、高热惊厥的预防方法
预防高热惊厥的关键在于控制体温,避免体温急剧升高。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预防措施:
及时监测体温:在孩子感冒、发烧等疾病期间,要勤测体温,建议每隔 1 - 2 小时测量一次,以便及时发现体温变化,在体温升高初期就采取措施控制。
合理使用退烧药:当孩子体温超过 38.5℃,或出现明显的发热不适症状时,可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注意不要同时使用多种退烧药,以免剂量过大,引起不良反应。
物理降温辅助:在使用退烧药的同时,可以配合物理降温,帮助孩子更快地降低体温。除了前面提到的温水擦拭,也可以使用退热贴,贴在孩子的额头,起到局部降温的作用。
增强孩子免疫力: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鼓励孩子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预防感染: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医院等,减少感染病原体的机会。在流感高发季节,可以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病毒感染。
高热惊厥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家长掌握了正确的急救和预防方法,就能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冷静应对,为孩子的健康增添一份保障。如果孩子反复出现高热惊厥,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守护孩子的健康,需要我们每一位家长的细心与耐心。
(刘煦箴 郑州人民医院南院区 儿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