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探秘特应性皮炎:遗传、环境与免疫的复杂“纠葛”

2023-10-11 15:1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皮肤科门诊中,特应性皮炎是一种较为常见却又让患者颇为困扰的疾病。它不仅影响皮肤的美观,还常常带来瘙痒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秘特应性皮炎,揭开它背后遗传、环境与免疫之间复杂“纠葛”的神秘面纱。

一、认识特应性皮炎

1.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有着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且在不同年龄段有所差异。在婴儿期,多在出生后2-3个月开始发病,主要出现在头面部、颈部和四肢伸侧,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伴有剧烈瘙痒,孩子常因瘙痒而烦躁不安、哭闹,搔抓后容易出现糜烂、渗出和结痂。

儿童期的特应性皮炎,皮疹多发生在肘窝、腘窝等皮肤褶皱部位,也可累及颈部、手腕等部位。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红斑、丘疹、苔藓样变,同样瘙痒明显,由于长期搔抓,皮肤会逐渐增厚,变得粗糙,像苔藓一样。

到了青少年及成人期,皮疹的部位相对广泛,除了肘窝、腘窝等部位,还可出现在手部、眼睑、颈部等。皮疹以苔藓样变、肥厚性斑块为主,瘙痒依旧是突出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学习和工作。

2.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特应性皮炎给患者生活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持续的瘙痒常常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严重下降,晚上难以入睡或者频繁醒来,第二天精神状态不佳,影响日常的学习、工作效率。对于儿童患者,睡眠不足还可能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此外,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外观改变,如红斑、苔藓样变等,可能会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影响社交活动。一些患者因为担心他人异样的眼光,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甚至回避社交,导致心理压力增大,进一步影响身心健康,形成恶性循环。

二、特应性皮炎与遗传因素

1.遗传易感性

大量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特应性皮炎,孩子发病的几率约为50%;若父母双方都患病,孩子发病几率可高达70%-80%。这是因为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例如,FLG基因的突变就与特应性皮炎紧密相连。FLG基因编码的丝聚蛋白是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的关键蛋白。当FLG基因发生突变时,丝聚蛋白的合成减少或功能异常,皮肤的屏障功能就会受损,皮肤水分更容易丢失,外界的过敏原、刺激物等也更容易进入皮肤,从而诱发或加重特应性皮炎。

2.家族聚集现象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能看到特应性皮炎的家族聚集现象。一个家族中可能有多个成员患有特应性皮炎,或者同时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这被称为“特应性三联征”。这种家族聚集现象进一步说明了遗传因素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认为,这些家族成员可能携带相同的与过敏相关的基因突变,使得他们对环境中的过敏原等刺激因素更为敏感,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进而导致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三、环境因素在特应性皮炎中的作用

1.过敏原刺激

环境中的过敏原是诱发和加重特应性皮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当它们被患者吸入后,可能会引发机体的过敏反应,波及皮肤,导致特应性皮炎发作或症状加重。例如,尘螨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如床垫、沙发、地毯等地方,患者接触这些含有尘螨的物品后,尘螨等过敏原就可能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引发过敏反应。

食物过敏原也不容忽视,对于特应性皮炎患者来说,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有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婴幼儿期的特应性皮炎患者,食物过敏相对更为常见。当患者摄入这些过敏食物后,可能在数小时到数天内出现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加重的情况。

2.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特应性皮炎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寒冷、干燥的气候会使皮肤水分流失加快,导致皮肤更加干燥,而皮肤干燥是特应性皮炎的重要诱发和加重因素。在冬季,很多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症状会明显加重,皮肤变得粗糙、脱屑,瘙痒难忍。相反,炎热、潮湿的气候可能会使皮肤出汗增多,汗液中的化学成分可能刺激皮肤,诱发或加重瘙痒症状。此外,季节交替时,空气中的过敏原种类和浓度也会发生变化,如春季花粉浓度升高,这也容易导致特应性皮炎患者病情反复。

3.生活方式与环境暴露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暴露的增加也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有关。比如,过度清洁皮肤,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清洁剂等,会破坏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长期处于室内环境,接触阳光照射不足,也可能影响皮肤的免疫调节功能。此外,环境污染,如空气中的污染物、化学物质等,可能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诱发或加重特应性皮炎。研究发现,生活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四、免疫因素与特应性皮炎

1.免疫系统失衡

特应性皮炎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失衡的情况。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同时维持自身的免疫平衡。但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免疫系统出现了紊乱,表现为辅助性T细胞(Th)亚群失衡,其中Th2细胞过度活化,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等。这些细胞因子会促进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E(IgE),IgE是一种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的抗体。当IgE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就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斑、瘙痒、肿胀等症状。

2.皮肤免疫功能异常

除了全身免疫系统失衡,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局部免疫功能也存在异常。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具有重要的免疫防御功能。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中,朗格汉斯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功能异常,它们可能过度激活T细胞,引发皮肤局部的炎症反应。同时,皮肤中的抗菌肽等天然免疫物质的表达和功能也可能出现异常,导致皮肤对微生物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继发细菌、病毒等感染,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表面定植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产生的毒素等物质会刺激皮肤,加重瘙痒和炎症症状。

五、综合防治策略

1.日常护理

对于特应性皮炎患者,日常护理至关重要。首先要注意皮肤保湿,这是基础且关键的措施。每天应多次涂抹保湿润肤剂,尤其是在洗澡后3-5分钟内,皮肤还处于湿润状态时涂抹,能更好地锁住水分。选择温和、无刺激、不含香料和酒精的保湿润肤剂,根据皮肤干燥程度,可选用霜剂或软膏剂。

同时,要注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尽量减少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减少尘螨滋生;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注意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洁,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控制在32-37℃,洗澡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即可,选择温和的沐浴产品。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轻度患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它具有抗炎、止痒的作用,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疗程,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引起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适用于面颈部、褶皱部位等皮肤薄嫩处,可用于长期维持治疗,减少复发。

对于中重度患者,除了外用药物,还可能需要系统治疗。如口服抗组胺药物,可缓解瘙痒症状,帮助患者改善睡眠。对于病情严重、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等,但这些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需要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使用。近年来,生物制剂的出现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如针对IL-4、IL-13等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能精准地阻断特应性皮炎发病的关键环节,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3.心理支持

特应性皮炎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困扰,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患者和家属要正确认识疾病,了解特应性皮炎虽然目前无法完全根治,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可以通过与医生多交流,获取更多的疾病知识和心理支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特应性皮炎是遗传、环境与免疫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复杂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防治特应性皮炎。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好日常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共同应对这一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在特应性皮炎的研究和治疗方面能取得更多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张雪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