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咳嗽的情况,尤其是一些人咳嗽总是迁延不愈。当去医院检查,胸片结果显示正常时,很多人便会松一口气,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大问题。然而,对于支原体肺炎来说,胸片正常并不意味着真的没事,这其中就涉及到支原体肺炎那“隐形”的肺纹理。
支原体肺炎:不可小觑的呼吸道疾病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成人也可发病。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它没有细胞壁,这使得一些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对它无效。
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多样,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咳嗽。起初可能是刺激性干咳,随后会逐渐加重,有的患者咳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之久。除了咳嗽,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很容易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
胸片正常,为何还可能是支原体肺炎? 当我们怀疑是支原体肺炎去医院检查时,胸片是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然而,胸片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支原体肺炎早期,肺部的病变可能主要集中在肺间质,而胸片对于肺间质的病变显示并不敏感。肺间质是肺内支撑肺泡的结缔组织,当支原体感染导致肺间质炎症时,胸片上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异常改变,或者仅仅表现为肺纹理的轻微增粗。
所谓肺纹理,主要是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管组成,在胸片上表现为从肺门向肺野外围延伸的树枝状阴影。正常情况下,肺纹理的粗细和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而在支原体肺炎时,由于炎症刺激,肺间质内的血管扩张、充血,淋巴管也会出现炎性改变,从而导致肺纹理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在胸片上有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就好像是“隐形”了一样。
“隐形”肺纹理背后的真相 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支原体肺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肺间质的炎症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甚至累及肺泡。此时,胸片上可能会出现一些更明显的表现,如小斑片状阴影、云雾状阴影等。但即使在这个阶段,也有部分患者的胸片表现并不典型。
为了更准确地诊断支原体肺炎,除了胸片外,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实验室检查中,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方法,如检测血清中的支原体抗体(IgM、IgG)。一般来说,在感染支原体后 1 周左右,IgM 抗体开始升高,2-3 周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而 IgG 抗体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
此外,胸部 CT 检查对于诊断支原体肺炎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胸部 CT 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间质的病变,即使在胸片正常的情况下,胸部 CT 也可能发现肺纹理的增多、增粗、紊乱,以及肺间质的网格状影、磨玻璃影等改变。这些“隐形”的肺纹理在 CT 图像上能够被准确地捕捉到,为医生的诊断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及时治疗,关注肺纹理变化 一旦确诊为支原体肺炎,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常用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一般来说,经过规范的治疗,患者的症状会逐渐缓解,肺纹理的异常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适时地复查胸片或胸部 CT,观察肺纹理的变化情况。如果肺纹理的异常持续不改善,或者出现了新的病变,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也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避免劳累和受凉,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总之,咳嗽总不好且胸片正常时,不能轻易排除支原体肺炎的可能。那“隐形”的肺纹理可能隐藏着支原体肺炎的线索。我们要提高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手段,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疾病对身体的危害。当出现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且持续不缓解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切不可掉以轻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肺部健康,远离支原体肺炎的困扰。
(韩萌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放射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