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这个在我们体内默默无闻却肩负重任的“超级器官”,位于右上腹部,隐匿于肋骨之下,仿佛一位低调而勤勉的“幕后英雄”。它不仅是新陈代谢的“总指挥”,负责处理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转化与排泄,更是解毒的“高手”,能够将各种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的形式,从而维护体内环境的稳定。此外,肝脏还承担着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吸收脂肪、参与免疫调节等多重任务。正因其在人体健康中的核心地位,肝脏一旦出现病变,往往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整个机体的正常运作。
然而,肝脏也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它的病变往往在早期不易被察觉,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可能已经较为严重。这种“隐忍”的特性使得肝脏疾病常常被忽视,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定期进行肝功能检验显得尤为重要。肝功能检验,就如同守护肝脏健康的“侦察兵”,通过一系列精准的血液检测项目,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肝脏发出的异常信号,为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肝脏疾病提供宝贵的线索和信息。
肝功能检验通常涵盖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血液检查项目,每一项都犹如一面镜子,从不同角度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这些检测项目不仅能够揭示肝脏的损伤程度,还能评估其代谢、合成和解毒能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肝功能检测项目及其背后的生理意义:
1.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这两种酶如同肝细胞的“忠诚卫士”,平时静静地存在于肝细胞内,只有在肝细胞受损时,它们才会被迫“出逃”,进入血液中。因此,血液中的ALT和AST水平升高,往往预示着肝细胞受到了损伤。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质中,而AST则分布更为广泛,包括心肌和骨骼肌等组织。因此,通过比较ALT和AST的比值,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肝脏损伤的程度和部位。例如,当ALT显著高于AST时,可能提示急性肝炎;而AST高于ALT时,则可能提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2. 碱性磷酸酶(ALP):这种酶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尤其在肝脏、骨骼和肠道中含量较高。在肝脏中,ALP主要存在于胆管细胞中,参与胆汁的形成和分泌。当胆汁流动受阻,比如胆道结石、胆管炎或肝脏肿瘤等情况时,胆管细胞会释放更多的ALP进入血液,导致血液中的ALP水平升高。因此,ALP检测是评估胆道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此外,某些骨骼疾病也可能导致ALP升高,因此医生在解读结果时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 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这些蛋白质如同肝脏的“得意之作”,由肝脏精心合成并释放到血液中。总蛋白是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总和,白蛋白是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调节水分分布的关键成分,而球蛋白则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这些蛋白质的水平,不仅可以评估肝脏的合成能力,还能间接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例如,白蛋白水平降低可能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常见于肝硬化等严重肝病;而球蛋白水平升高则可能提示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4.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将它转化为胆汁,并通过胆道排出体外。当肝脏功能受损或胆道阻塞时,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会升高,导致皮肤和巩膜出现黄疸。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是经过肝脏处理后的胆红素,而间接胆红素则是未经过处理的胆红素。通过检测两者的比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黄疸的类型和病因。例如,直接胆红素升高可能提示胆道阻塞,而间接胆红素升高则可能提示溶血性黄疸或肝细胞性黄疸。
5. 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凝血因子是维持血液正常凝固的关键蛋白质,其中大部分由肝脏合成。当肝脏功能受损时,凝血因子的合成会受到影响,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国际标准化比率升高。因此,PT和INR检测是评估肝脏合成功能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尤其在肝硬化等严重肝病患者的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PT延长和INR升高不仅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还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要及时干预。
综上所述:肝功能检验作为守护肝脏健康的“侦察兵”,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肝脏病变,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宋培培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 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