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抗击癌症的征程中,病理诊断与癌症早筛如同两位忠诚的“战友”,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坚实依据;癌症早筛则致力于在癌症尚未肆虐时,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机。
一、病理诊断:疾病诊断的“终极审判者”
病理诊断,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病变组织或细胞进行检查和分析,以此确定疾病的性质、类型和程度。它是医学诊断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后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关键信息。
病理诊断在明确疾病性质方面有着精准的判断力。以肺部出现的肿块为例,经病理检查可确定是炎性结节、结核球这类良性病变,还是肺癌这种恶性病变。这一判断为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如果是良性病变,也许只需保守观察或者进行简单的药物、手术治疗;而一旦确诊为恶性病变,就需要制定更为复杂和全面的治疗方案。
二、癌症早筛:癌症防治的“前沿防线”
癌症早筛是指通过一系列检查手段,在癌症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或处于早期阶段时,对潜在的癌症进行检测和筛查,以便尽早发现、诊断和治疗癌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癌症在早期阶段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可能已经进入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预后也较差。而通过早筛,可以在癌症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将其发现,此时进行治疗,效果通常较好,患者的生存机会也会大大提高。
目前,癌症早筛的方法多种多样。影像学检查是常用的手段之一,如乳腺X线摄影、低剂量螺旋CT等。以肺癌筛查为例,传统CT影像需要医生逐层分析数百张图像,而AI算法可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肺结节检测,敏感度达95%以上。肿瘤标志物检测也是重要的早筛方法,这类检查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其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肿瘤标志物是在癌症患者体内异常升高的特定化学物质,如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类抗原等。这些标志物的升高可能提示体内存在某种癌症的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癌症的存在,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基因检测则为癌症早筛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组数据,预测癌症风险和治疗反应。
在消化道癌症早筛中,内镜检查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胃镜、肠镜等内镜设备,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器官内部的病变情况,并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这种方法对于早期发现胃癌、肠癌等消化道癌症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对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病例的研究表明,病理检测出的消化道癌前病变数量为63%,早期癌28%,结果符合率为100%。而超声内镜检测结果为消化道癌前病变人为62%,早期癌变人数27%,诊断率为98%。
尿液筛查尿路癌症的病理学检查主要依赖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通过检测尿液中脱落的异常细胞(如癌细胞)辅助诊断尿路上皮肿瘤。
1尿脱落细胞学检测 原理:分析尿液中脱落细胞形态判定肿瘤,癌细胞脱落时有核质比增高等特征,病理医师借助显微镜观察判断。特点:非侵入性、操作简便、成本低,但易受血尿、尿路感染等因素干扰,对低级别癌灵敏度低,对高级别癌特异性高。
2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 原理:用荧光标记特异性 DNA 探针与细胞靶 DNA 序列结合,检测尿液细胞染色体异常,辅助诊断尿路上皮癌。特点:无创、快速、高效,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传统尿脱落细胞学检测,不受血尿等影响,但成本高,对设备和技术要求高。
3核酸甲基化检测 原理:基于表观遗传学,尿路上皮癌中存在多种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检测尿液脱落细胞 DNA 甲基化情况可辅助诊断。特点:灵敏度和特异性高,能检测早期肿瘤细胞,对低级别癌检测也有价值,但技术和试剂盒在发展中,成本较高。
三、病理诊断与癌症早筛的协同作用
病理诊断与癌症早筛在癌症防治中相互协同,共同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癌症早筛为病理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早期病例,使得病理诊断能够在癌症早期就发挥其精准诊断的优势。通过早筛发现的疑似癌症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病理诊断以明确疾病性质、类型和程度,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病理诊断的结果也为癌症早筛的效果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对病理诊断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早筛方法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不断优化早筛方案,提高癌症的早期发现率。
四、人工智能助力病理诊断与癌症早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正逐渐渗透到病理诊断与癌症早筛领域,为这两个领域带来了新的变革。
在病理诊断方面,AI技术可以自动识别组织切片中的癌细胞,并量化分析肿瘤的恶性程度。在癌症早筛中,AI技术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AI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以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识别出早期肿瘤的迹象。
然而,人工智能在病理诊断与癌症早筛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数据质量和数据共享是制约AI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医学数据是训练AI模型的基础,但目前数据的标准化和共享程度仍需提高。AI技术的可解释性和临床验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AI模型能够提供准确的预测结果,但其决策过程往往难以理解,这给临床应用带来了困难。此外,AI技术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探讨,以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结论
病理诊断与癌症早筛在癌症防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癌症早筛则是癌症防治的“前沿防线”,为早期发现癌症提供了可能。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为这两个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合作的深化,病理诊断与癌症早筛将更加精准、高效,为全球抗击癌症带来新的希望和力量。
(成瑶 河南省温县人民医院 病理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