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骨折康复新姿势 把受伤变成“健身机会”

2025-02-11 12:4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急诊外科的“事故现场”,每天都在上演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受伤剧情。有人因为追公交上演“百米冲刺”,结果平地摔出个骨折;有人自信满满挑战高难度瑜伽动作,最后被担架抬进医院。拿到“骨折体验卡”的那一刻,别慌!这或许是身体给你开的“健身盲盒”,掌握正确姿势,受伤也能逆袭成变强壮的契机!

一、骨折背后的“身体剧场”

骨头这玩意儿,看着硬邦邦像钢筋水泥,实则是个“弹性大师”。正常情况下,它能扛住跑步时的冲击力、拎重物的压力,全靠内部像蜂巢般的骨小梁结构。但当外力突然“放大招”——比如从楼梯上踩空的瞬间冲击力,或者打篮球时被撞倒的暴力撞击,骨小梁就会像被压垮的积木一样断裂。

医生给骨折复位固定,就像给骨头搭了个“临时帐篷”。但这时候,麻烦事儿才刚刚开始!被固定的肢体进入“冬眠模式”,肌肉得不到刺激,就像被冷落的健身教练,每天都在“躺平摆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松弛;关节长期不动,关节液分泌减少,慢慢变得像生锈的门轴,转动起来“吱呀”作响。所以骨折康复,本质上是一场和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拔河比赛”。

二、康复初期:躺着也能“偷偷变强”

很多人以为骨折后只要当“人形雕塑”躺着养伤就万事大吉,这可就大错特错了!康复初期的固定阶段,恰恰是打好基础的黄金时期。

1. 肌肉“云健身”:以小腿骨折打石膏为例,虽然腿不能动,但可以开启“意念健身”模式——肌肉等长收缩训练。用力收紧大腿前侧肌肉,想象自己正在给肌肉做“内部按摩”,保持5-10秒再放松,就像给肌肉玩“收缩-释放”的小游戏。每天来个3-4组,每组重复20次,既能防止肌肉萎缩,还能偷偷锻炼耐力。

2. 抬高患肢“黑科技”:用枕头把受伤的肢体垫高,让它“站得比心脏高”,这可不是单纯摆造型。抬高患肢就像给血液修了条“滑梯”,能让堆积在受伤部位的淤血和组织液快速回流,肿胀和疼痛自然就减轻了。别小看这简单的操作,比喝十碗消肿汤都管用!

3. 手指“解压操”:如果是手臂骨折,手指可不能闲着。试试“弹钢琴”练习——手指在空中模拟按键动作,屈伸、对指,还能玩“石头剪刀布”。别笑!这些小动作能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僵硬,堪称“零成本康复神器”。

三、中期康复:解锁“动起来”的快乐

当X光片显示骨头开始“长小肉芽”,康复就进入了中期“闯关模式”。这时候,医生拆掉固定装置,你要面对的是像生锈机器人一样僵硬的肢体,但别慌,我们有“复活秘籍”!

1. 关节“破冰行动”:手腕骨折拆除夹板后,手腕可能僵得像块木板。从“转手腕”开始——就像模仿钟表指针转动,顺时针、逆时针各转10圈,再试试“掰手腕”(自己跟自己掰),用另一只手轻轻帮助受伤手腕弯曲、伸直。每天坚持,你会发现手腕逐渐找回“灵活走位”的感觉。

2. 拐杖“辅助剧本”:髋关节骨折患者在中期需要借助拐杖练习行走。刚开始可能像刚学步的小鸭子,走路姿势“歪七扭八”,但这是必经之路。先在室内扶着家具练习站立,等站稳了,再拄着拐杖走直线,就像玩“走钢丝”游戏,一步一步找回平衡感和力量。

3. 水中“魔法训练”:如果条件允许,游泳绝对是中期康复的“王炸”!在水里,浮力帮你减轻关节压力,就像有一双无形的手托着你。蛙泳锻炼腿部,自由泳激活上肢,每次游个20分钟,既能锻炼肌肉,又不会给骨折部位造成太大负担,堪称“快乐康复天花板”。

四、后期康复:进阶成“健身达人”

到了康复后期,目标升级为“超越受伤前的自己”!这时候可以来点进阶训练,让身体实现“逆风翻盘”。

1. 力量“强化副本”:膝盖骨折康复后,靠墙静蹲是必刷项目。背靠墙壁慢慢下蹲,膝盖不超过脚尖,想象自己坐在一把隐形的椅子上。坚持的时间从30秒开始,每天挑战多坚持5秒,大腿肌肉会像充了气的气球一样越来越紧实。

2. 平衡“挑战关卡”:单腿站立练习,既能锻炼腿部肌肉,又能提升身体协调性。可以先扶着桌子单腿站立,等站稳了再松开手,像优雅的仙鹤一样保持平衡。玩这个游戏时,记得找个软地毯,万一“翻车”也不会太疼。

3. 趣味“康复彩蛋”:把康复训练融入生活才是终极奥义!用受伤的手剥毛豆、拧毛巾,做家务的同时锻炼手部力量;爬楼梯时故意放慢速度,感受腿部发力,把日常场景变成“移动健身房”。

五、康复避坑指南:别让努力白费

骨折康复路上,这些“坑”千万别踩!

1.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有人看到骨折稍有好转,就迫不及待去跑步、打球,结果骨头还没长结实,又得重新“返工”。记住,康复进度要听医生的,盲目加速只会得不偿失。

2.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康复训练就像养宠物,需要每天“投喂”。今天偷懒不练习,明天跳过训练项目,肌肉和关节会用“僵硬”“疼痛”来“抗议”。

3. 饮食“雷区”:只喝骨头汤补钙?大错特错!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微乎其微,还不如喝杯牛奶实在。多吃鸡蛋、鱼虾、绿叶菜,给骨头和肌肉补充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康复才能事半功倍。

在急诊外科的帮助下,骨折不再是可怕的“终点站”,而是通往更强健身体的“中转站”。从躺着做肌肉训练,到站起来挑战平衡,每一个康复动作都是在和自己对话。把受伤当成一场特别的“健身修行”,当你康复的那天,收获的不仅是痊愈的肢体,还有更健康、更有活力的自己!

(陈秋玲 登封市人民医院 急诊外科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