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小秘密:读懂这几个指标,健康早知道

2023-02-25 08:0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血常规作为临床最基础、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宛如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计数和形态分析,为医生诊断疾病、评估健康状况提供重要依据。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面对血常规化验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和专业术语,往往感到一头雾水。其实,只要掌握几个关键指标,就能读懂这张化验单背后的健康秘密。

一、白细胞指标:免疫系统的“警报器”

白细胞是身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忠诚的卫士,时刻对抗着感染和炎症。在血常规化验单上,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分类计数是重点关注对象。

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0-10.0)×10⁹/L。当白细胞计数升高时,就像警报拉响,可能意味着身体正在遭受感染、炎症的侵袭,或是某些血液疾病在作祟。例如,白细胞总数升高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常提示细菌感染,像常见的肺炎、阑尾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都会导致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而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则可能是病毒感染的信号,如病毒性感冒、流感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当身体出现过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时,嗜酸性粒细胞会明显增多,以对抗过敏原;若患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病、钩虫病等,嗜酸性粒细胞也会升高。

不过,白细胞计数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白天和晚上数值会有所波动,运动后也会轻度升高,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但如果白细胞计数出现异常升高或降低,且伴有发热、乏力、疼痛等不适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排查病因。

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指标:氧气运输的“关键角色”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部位,而血红蛋白则是红细胞内的主要含铁蛋白质,承担着运输氧气的重要任务。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是评估贫血状况的关键指标。

红细胞计数在男性为(4.3-5.8)×10¹²/L,女性为(3.5-5.0)×10¹²/L;血红蛋白在男性为130-175g/L,女性为115-150g/L。当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偏低时,可能表明身体贫血,就像汽车的燃油不足,身体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气供应,会出现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不同类型的贫血,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和特点也有所不同。例如,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降低;巨幼细胞贫血则是大细胞性贫血,MCV、MCH升高,MCHC正常。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偏高,可能是血液浓缩、肺部疾病或某些类型的肿瘤引起的。比如,在严重呕吐、腹泻导致身体脱水时,血液浓缩,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会相对升高;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疾病时,身体为了适应缺氧状态,会代偿性增加红细胞生成,导致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升高。

三、血小板指标:止血凝血的“守护者”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在止血和凝血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25-350)×10⁹/L。

血小板计数过低,就像建筑的基石松动,身体凝血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血小板减少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如血小板生成障碍,像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当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⁹/L时,临床上判定为血小板轻度减少,病人可能会出现皮下出血;若低于50×10⁹/L,则为血小板重度减少,严重时会造成体内大出血,需要及时进行输注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计数过高,则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就像道路上的车辆过多,容易发生堵塞。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炎症等情况。如果血小板计数持续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其他指标:辅助诊断的“小助手”

除了上述关键指标外,血常规化验单上还有一些其他指标,如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等,它们在辅助判断贫血类型、评估血液状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细胞压积反映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常用于评估贫血类型。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可帮助医生进一步分类贫血的类型。红细胞分布宽度反映红细胞体积的离散程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增高常见于早期或混合性营养缺乏性贫血。血小板分布宽度反映血小板体积的离散程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增高可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等情况。

五、总结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这些指标,就像一个个健康密码,隐藏着身体的重要信息。读懂它们,就能在疾病初期及时发现健康隐患,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不过,血常规检查只是一个参考,不能仅凭一项指标就做出诊断。如果血常规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专业判断进行综合评估,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适量运动,定期进行体检,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液指标,守护身体健康。

(潘会杰 通许县冯庄乡卫生院 检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