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偶尔会听到“疝气”这个词,但对于它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一旦需要手术修复时可能面临的感染风险,很多人可能并不十分清楚。疝气,简单来说,就是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其正常的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个部位。而疝气修补术,就是针对这一情况进行的手术修复。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在进行疝气修补术时,医院和患者可以采取哪些感染防控措施,以确保手术的安全与成功。
一、认识疝气与修补术
疝气的发生并不罕见,它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多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腹股沟疝,即腹部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当疝气症状影响到日常生活或存在嵌顿风险时,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即疝气修补术。
疝气修补术可以分为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传统开放手术通过直接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层,找到并修复疝气的缺损;而腹腔镜手术则利用微创技术,通过几个小孔在腹腔内进行操作,创伤小、恢复快。无论哪种手术方式,感染防控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二、感染:手术不可忽视的风险
任何手术都存在感染的风险,疝气修补术也不例外。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住院时间,还可能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感染防控在疝气修补术中显得尤为重要。
感染的来源多种多样,可能来自患者自身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微生物,也可能来自手术器械、敷料、手术室环境等外部因素。因此,感染防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控体系。
三、术前准备:筑起第一道防线
1.患者评估与准备:在手术前,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是否存在感染风险,如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同时,会指导患者进行皮肤清洁、备皮(剃除手术区域的毛发)等操作,以减少皮肤上的微生物数量。
2.抗生素预防性使用:根据国内外指南,对于疝气修补术等清洁-污染手术,术前给予单次剂量的抗生素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时机需要严格遵循医嘱。
3.手术室准备: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手术器械和敷料应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手术团队成员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穿戴合适的手术衣、手套和口罩。
四、术中操作:细节决定成败
1.无菌技术:在手术过程中,医生、护士等手术团队成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避免任何可能污染手术区域的行为。手术器械和敷料在使用前后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
2.减少创伤: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在感染防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对于适合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应优先考虑这一手术方式。
3.止血与引流:术中应彻底止血,避免血液积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对于预计渗出液较多的患者,应合理放置引流管,并及时更换引流袋,以减少感染风险。
五、术后护理:巩固防线,促进康复
1.伤口观察与护理:术后应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如有红肿、渗出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2.疼痛管理:合理的疼痛管理可以减少患者因疼痛而减少活动,从而降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3.营养支持:术后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
4.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应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调整、活动建议等,确保患者在家中也能继续做好感染防控工作。
六、讨论与思考:我们能为感染防控做些什么?
感染防控不仅仅是医生和医院的责任,患者和家属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患者,我们应该积极了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遵医嘱进行各项准备和护理工作。作为家属,我们可以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手术带来的身心压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感染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院、医生、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疗水平、完善防控措施等手段,我们可以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
结语
疝气修补术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手术,但感染防控工作却丝毫不能马虎。通过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等多个环节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确保手术的安全与成功。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守护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红艳 三门峡市湖滨区医院 手术室)